在郑州市两会期间,出席郑州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的代表——郑州市二七区漓江路小学校长贾琳和郑州市人大常委会监察司法委主任张国宏联名提出了一项极具意义的提案——《关于红色乐器育红笛进课堂的建议》,旨在将红色文化与校园音乐教育深度融合,助力青少年全面发展。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22版)指出:要加强社会主义革命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然而,在义务教育阶段音乐课中,常常被学生及家长称为‘唱歌课’,认为学生会唱几首歌曲已完成了学习,而器乐也往往只被认为辅助教学的工具,是一种为音乐伴奏的乐器而被忽视。”9日,二七区漓江路小学校长贾琳说。
她说,“育红笛作为一款极具特色的红色乐器,它的外观灵感来源于二七纪念塔,其独特的造型、鲜艳的颜色以及简便易学的特性,可以激发人们对中国传统音乐的兴趣,传承红色基因,不忘红色精神,新利体育下载成为校园音乐教育和红色文化传承的优质载体。”
一是,将“育红笛”教学纳入学校常规音乐课程,依据不同年级学生音乐基础制定系统教学计划,低年级开展入门课程,中高年级增加演奏难度。另一方面,开设特色校本课程,通过课堂教学、实践演奏、文化讲座等形式,深入挖掘育红笛背后的红色文化与历史故事,增强学生文化认同感。
二是,新利体育下载组织音乐教师参加育红笛专业培训,邀请演奏专家授课,提升教师演奏水平与教学能力;积极引进育红笛专业人才,充实教师队伍,为学生提供更专业指导。
三是,组织专业人员编写涵盖育红笛基础知识、演奏技巧、曲目选编及红色文化背景的教材,注重科学性、系统性与趣味性;学校配备充足教学设备,建立音乐教室或排练厅,营造良好学习氛围。
四是,开展校园文化活动:结合重要节日举办育红笛演奏比赛、红色音乐文化节等主题活动,为学生提供展示平台,激发学习热情,扩大育红笛影响力;在校园内设置文化展示区,以多种形式展示育红笛相关文化,让学生随时感受其文化魅力。(中国日报河南记者站 史宝银李赵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