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中央、国务院召开的第三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确定了“中央关心西藏、全国支援西藏”的原则和“分片负责、对口支援、定期轮换”的方针,形成了对口支援西藏的机制,开启了全国支援西藏工作的新局面。30多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西藏工作,习在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强调:“中央支持西藏、全国支援西藏,是党中央的一贯政策,必须长期坚持,认真总结经验,开创工作新局面。”在党中央的亲切关怀下,在对口支援省市大力援助下,一批又一批的援才辛勤工作、无私奉献,奋战在青藏高原,为西藏教育事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结出了累累硕果。
2021年,习在进藏考察期间强调,要抓好“稳定、发展、生态、强边”四件大事。西藏自治区党委、政府提出“四个创建”“四个走在前列”。围绕“四件大事”,西藏自治区教育系统建立稳定安全长效机制,全力维护巩固教育领域稳定安全。
各对口支援省市、新利体育网址高校按照中央部署,根据不同学段特点,深入开展“组团式”“团队式”“集团式”教育工作。教育人才“组团式”按照“支援一所学校、示范一个地区”的要求,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发挥引领辐射带动作用,全面提升学校管理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将21所受援学校打造成自治区标杆校。职业教育“集团式”通过组织开展职业教育“东西协作行动计划”和本科层次职业学校对口支援等,不断优化受援学校学科专业结构,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帮助受援学校合理规划、科学设置、做大做强品牌特色专业。高等教育“团队式”坚持以学科建设为核心,各支援高校与西藏高校深度合作,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方面,瞄准国家和西藏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围绕申报大课题、构建大平台、产出标志性成果、带出稳定队伍等关键环节,使西藏高校教育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升。
坚持用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各对口支援单位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实施“时代新人铸魂工程”、“大思政课”建设工程,指导受援学校把支持西藏完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作为重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引导各族学生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指导受援学校深入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充分利用对口支援机制,扩展“百校手拉手”等学校结对关系,广泛开展西藏和省市、高校青少年的跨区域交往交流交融活动,推动互知互信,让每个参与者和受益者都自觉做民族团结进步的宣传员、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示范者。通过开设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课程,用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学生读本,积极创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单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校。
目前,西藏教育主要指标已基本达到或超过全国平均水平,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一是教育教学质量显著提高。各对口支援省市和高校坚持以示范引领、夯实基础、兴教稳藏、团结共进为工作目标,促进受援学校教学质量提升和专业发展。在教育的带动下,自治区学前教育加快普及,幼儿园覆盖72.3%以上的行政村。义务教育均衡发展,74个县(区)全部通过国家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评估认定,控辍保学实现动态清零,“双减”工作成效明显,课后服务实现全覆盖。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攻坚如期完成。职业教育体系不断完善,西藏职业技术学院“双高”建设全面推进。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取得新进展,西藏大学入选“双一流”建设学科,新增西藏藏医药大学、西族大学两个博士学位授予单位,等等。
二是教师综合素质显著增强。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健全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教师思想政治素养不断提升、事业心和责任感不断增强。通过教育部部属师范大学公费师范生教育,“国培计划”“优师计划”“青蓝工程”等教师培养及成长机制建设,提升全区教师综合素质。各教师团队采取同步备课教研、强化引领辐射等方式为西藏本地教师注入成长动力。通过深化教师“两个融合”,以教师与当地教师共同制订教学计划、共同承担教学任务等方式,促进了教师间深度交流和共同成长。
对口支援省市持续加强教师培训,通过“组团式”,西藏7地(市)先后选派9批次共2721名西藏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赴对口支援省市跟岗培训,各支援省市精心制订培训计划,配备名师培训资源,学员返岗后均很好地发挥了骨干作用。“组团式”援才持续强化“传帮带”作用发挥,采取“一对一”“多对一”等结对方式,结合理论和教学实践指导,提升本地教师管理水平、教学方法、教学技巧。
截至目前,西藏有各级各类学校3400多所,区内外在校生96万人,比2012年分别增加了2000所和38万人左右,教育普及水平不断提高。“三包”政策连续21次提高标准,年生均经费达4620元,在全国率先实现15年公费教育。学生资助政策达到40项,覆盖各学段公办民办、家庭困难学生。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年生均1000元,每年惠及40多万名学生。在区外就业的西藏籍高校毕业生从2020年的1748名增加到2022年的2868名。各支援省市将资金总盘子的30%投入教育事业。“十四五”期间,山东省投入2亿多元,建设了日喀则市齐鲁高级中学;湖北省安排资金2.3亿元,支持山南市教育基础设施类项目15个。
改变西藏面貌,根本要靠教育。30多年来,一批批教育人才充分发扬“缺氧不缺精神、艰苦不怕吃苦、海拔高境界更高”的新时代精神,紧密结合西藏所需,积极对接我之所能,探索出了一条助力西藏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路。第一,教育工作更为精准。针对西藏教育短板、弱项,将任务细化到具体学校、学段和学科,推动教育信息化建设,不断提高校长办学治校能力水平和教师教学能力水平。第二,综合实力提升更为全面。以省市学校为主体,选派紧缺学科教师、兼顾其他学科教师和教育管理人员组成一个团队集中对口支援一所学校,集中优质资源提升对口支援学校的综合实力,进而辐射带动周边学校同步提升。第三,学校内涵发展更为突出。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坚持文化育人,积极发挥校园文化浸润作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教育对口助推西藏教育取得了显著成绩,西藏教育已经实现了高质量发展。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应从西藏高质量发展、促进共同富裕、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高度上,进一步深化对教育工作重要性和特殊性的认识,深化基础教育“组团式”、职业教育“集团式”、高等教育“团队式”,扎实推进教育各项工作,为教育强国建设的伟大事业贡献力量。
[作者陈燕华系西藏自治区内地西藏班(校)管理中心干部,于向海系西藏自治区教育科学研究院助理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