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的“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如同助推器一般,助力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提升,这不仅是提升教师素质计划的重要支撑,更是构建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培训体系的核心成分。2022年12月,教育部正式揭晓了170个国家级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的建设计划,预计在2023至2025年间全面推广,这些基地由31所普通高校和139所高职院校联手打造,覆盖19个专业大类。接下来的任务是如何在这些基地中发挥示范和引领作用,创建具影响力的品牌基地。
首先,提升职业院校教师的实践能力应当是职教国培基地项目设计与实施的核心。实践能力分为专业技术和教学育人两方面。在项目管理上,需要建立一个企业、院校与实训基地之间的协同培训机制。新利体育入口实施项目时,推广菜单式、模块化课程,为学员量身打造个性化培训方案。在基地建设中,可考虑校企共建的模式,促成多中心的培训基地。同时,应组建一支由教学名师和行业专家组成的强大导师团队,从而提升培训质量。
其次,对标《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基本标准(试行)》,构建培训标准体系是基地建设的首要任务。标准化不仅是项目设计和运行的基石,更是确保教学质量的关键依据。职教国培基地的标准分为共性和专业意义的标准两大类,前者强调师德和育人理念,后者则聚焦于教学能力与产业对接的要求。要在这方面强化培训,使教师在教育教学改革、科研项目撰写及技能竞赛指导等方面有所突破。
第三,促进产教深度融合是“双师型”教师培养不可或缺的策略。这些基地不仅由高水平学校组成,还汇聚了各类企业,包括行业龙头、专精特新企业与“独角兽”公司等。高校与企业之间需要深入合作,共建实训基地,并共同开发线上线下混合式职业能力课程。同时,要引入企业的真实项目以增强培训的实战性。
最后,数字化转型也为职教国培基地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通过虚拟仿真技术、人工智能等前沿手段,将企业的真实场景与新技术引入教学中,有助于提升“双师型”教师的数字素养。教师培训资源库和学分银行系统的建立,也为后续的教师职业发展提供了充足的数据支撑。
通过上述多方面的探索与实践,职业教育的“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将在未来大展宏图,全面提升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培养出更多优秀的职业教育人才。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