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康财智》记者也惊讶地发现,就在这样一个似乎毫不起眼的领域,仅2007年,竟然先后有15家企业宣布获得了来自风投的入股。风投对于教育培训产业的热捧程度可见一斑。
谁能想到,之前认为只是小打小闹的教育培训业,居然在短短两年内招来了风投的狂轰滥炸。
风投的投资方向在很多人看来已经成为了判断行业是否景气的晴雨表。赛迪顾问最近发表的《2008年中国教育与培训业研究咨询报告》表明,中国教育培训领域的市场空间巨大,截至2007年底中国教育市场的潜在份额已高达两万多亿元,其中培训市场的潜在规模达到了3000亿元。
伴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原有的教育体系因无法满足市场需求而开始向多元化与实用化演进。在这个过程中,中国家庭对教育的重视、就业压力、传统教育体系的理论与实践脱节、资格认证制度的实施、办学政策的放宽等等因素,都为教育培训市场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机会,民办教育也由此进入良性的上升期。与此同时,随着互联网在人们生活中的广泛渗透,教育培训的地点也从教室扩展到互联网上,通过与新技术的结合,包括远程教育、企业培训、渠道提供等服务都开始兴起。由于利润丰厚,加上技术和资金方面的进入壁垒都比较低,中国教育培训市场已被公认为2007年最具“钱景”的“朝阳产业”之一。“中国教育产业的市场非常大,包括终身教育计划、从幼儿园到高等教育、职业教育,以及每年400万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培训。我们基金比较关注教育这个领域。”金沙江创投基金合伙人潘晓峰也表达了对教育行业的青睐。潘晓峰认为,中国现在有4000多所大学,55万所中小学校,1.5亿名中小学生,以及70万所幼儿园。很难找到一个国家会像中国一样把足够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自我教育和下一代的教育上。赛迪顾问的统计数据也显示,教育支出在中国已经超过其他生活费用成为仅次于食物的第二大日常支出。每个人,每个家庭,每个企业都是市场。
教育培训市场不仅大,而且广。目前国内的教育培训业务初步可以分为高级人才的就业再学习培训和入门级技能培训两类。前者包括职业英语培训、IT培训等高级职业技能培训,伴随着个人可支配收入增加以及就业市场对语言等能力日益重视,加上申奥成功和中国入世的刺激,其需求规模不断扩大;后者则包括了汽修、厨艺、美容美发等初级技能培训,在中国现阶段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和农村居民城市化的进程中占据重要战略位置,同样有不断增长的空间。来自慧聪的数据显示:教育培训各类细分市场,包括从幼儿园早期教育到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各类校外培训、教育技术行业等市场都在以20%左右的速度快速增长。
除了需求比较大,教育培训业还是一个较为安全的产业。和一般的生产型产业不同,教育培训业是一个先收费后享受服务的产业,这就避免了从一开始对于设备和产品的大量投资――除了必要的宣传推广,前期投入甚少,这大大减少了由于定位偏差所带来的前期决策风险,并且可以大量减少应收账款。
教育培训业的好处还在于它的速度比别的行业要快很多。由于教育培训基本上都是周期性特别强的行业,一般以一个项目计算周期,这个周期少则半个月,多则两三月。如此高的现金周转率显然意味着再教育培训市场可以依靠更低的成本来撬动更大的市场。
正因为如此,教育培训产业被业内视为罕见的“低成本、高收益”的产业。即便缺乏自己的教材和稳定的教师队伍,仅有几十个人、几个教室、几台电脑,几万的启动资金,往往就可以支起一家中小型的教育培训机构。而且,教育培训企业的现金流状况一般均要好过别的行业。
盛景网联CEO彭志强在接受《小康财智》记者采访时就表示,同样的1000万元,在IT或者制造产业,或许是一个小数目,但是在教育培训市场,一下子砸进去1000万元做市场推广,绝对可以算得上是大手笔。
稳定的现金流,高额的利润,显然是风投们所追逐的完美的投资产业。到目前为止,教育培训业所获投资中涉及领域除了网络教育中的网络高等教育、中小学网络教育、网络语言培训,还有线下的语言培训机构、中小学课外辅导机构、IT职业培训、企业管理培训等。
相比市场机会,风险投资考察行业时最看中的可能还是该行业是否具备了比较成熟的商业运营模式。这就是为什么现在的IT行业热炒概念的缘由所在。
教育培训业拥有较为成熟的赢利模式也成为近期受风投关注的主要原因。“教育产业拥有模式上不可多得的先天优势。”集富创投中国常驻代表乐文勇表示,教育产业可以先收钱,然后提供服务,不存在应收账款的问题。而且,由于目前所盛行的IT培训、学历培训、语言类培训等,都属于通用培训,针对的都是具有某一方面需求的大群体,并不需要针对个人做个性化的需求,因此,无论是课程设计还是运营方式都比较固定化和模式化,不会轻易发生改变。如此一来,一旦培训机构对于目标人群的研究比较成熟,赢利模式一旦清晰,那么,该赢利模式就可以依靠风投的资本力量在很短的时间内不断复制,迅速做强做大。
由于技术壁垒和资金壁垒都比较低,导致了教育培训市场的鱼龙混杂。据不完全统计,到2005年,中国的教育培训机构达到7万多家,但是直到目前为止,全国还没有一家培训公司能达到市场份额的1%。数据显示,其中80%以上的培训机构因业务模式雷同、赢利模式单一,具体表现为培训课程设置缺乏针对性,课程内容陈旧雷同,授课技巧单一落后等现象极其普遍。培训课程产品及培训技术的更新换代严重滞后。
二是能历教育培训包的开发是一个循序渐进的动态开发过程,应在现有技术资源的基础上,本着先易后难的原则,进行收集和整理,并分类别、分阶段的对不同资源进行开发、完善和改进,保持创业技术服务包的完整性;
三是在能历教育培训包开发过程中,先确定核心技术资源,然后随着技术资源的逐步完善,可根据不同对象群体的不同需求再选择搭配,进行模块化组合,使其更具针对性和专业性。
能历教育培训包是整合培训和就业服务工作等技术资源为一体的资源包,包括就业培训、就业服务等方面内容,涉及教材、操作模块、课件、教辅资料、案例册、培训标准、宣传资料等一系列技术资源。能历教育培训包的开发是在以往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课题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根据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可持续发展需求,通过收集整理、完善补充能历教育所需要的技术资源,逐步组合成一系列适合不同群体需求的模块化的能历教育专业培训包。
教学资源包,一般以1教学时段(45-60分钟)为单位,要求能涵盖文字教材所涉及的所有内容领域,能提供较为齐全的各类本时段教学所需的数字化资源(教材分析、教学设计、文字资料、图片资料、音频资料、视频动画、成品课件、同步练习)。
各类资源均应采用通用格式,应无任何版权异议或纠纷(其中如有引用的资源应注明来源)。
③音频文件:采用WAV、MP3格式,声音质量不低32KBPS。语音要求清晰,无杂音;
④动画文件:采用GIF、SWF、FLA格式,并附带原始文件。动画(二维,三维)画面连贯,表现力强,可配必要的文字说明或语音讲解。动画窗口大小适当(不宜过大或过小),以能够清晰表现画面内容为基准;
⑤图片文件:采用JPG格式。彩色图像的颜色数不低于256色,色彩要求较高的图像建议使用24位真彩色,灰度图像的灰度级不低于12级,线条图可以为单色。图像尺寸以能够清晰显示图像细节为宜。扫描图片分辨率不低于200DPI。图片文件不宜超过5M/张。
【国电电力发展股份公司】3月3日至5日,国电电力发展股份公司组织开展人力资源信息化建设培训。经过3天的系统培训和考试,国电电力系统各基层单位50多名人力资源工作人员基本掌握了人力资源信息系统的运行操作和维护要领。
【国家核电技术公司】3月7日,国家核电技术公司2014年科技力青年人才培训一班在京结业,来自公司总部及所属单位共32人参加培训。培训班以领导力通用素质、科研管理和科技创新三个模块为主题。
【国家电网公司】3月9日,由国网宜宾供电公司和清大高科系统控制有限公司联合完成的“地区电网调控一体化仿真培训系统”项目成果评审会在成都举行,该项目在国内率先提出地区电网调控一体化仿真的技术路线和实现方法,并完成工程实践,圆满解决了“大运行”调控人员培训和反事故演习这一急迫课题。
【南方电网公司】3月10日,南方电网公司《2014-2016年班组长轮训工作方案》出台。方案提出,要以应知应会、安全管理、应急管理、客户服务、团队建设五大模块为主要内容,对全网班组长进行轮训;到2016年底,全网班组长轮训率要达到100%,班组长岗位胜任能力将全面提升。据悉,该公司人力资源部已按方案的要求着手班组长轮训教材开发、培训师资培养等工作。
【国网宁夏电力公司】3月12日,国网宁夏电力公司2014年第一期青年员工综合素质提升培训班开班。来自公司系统40名35岁以下青年员工参加了培训。据悉,今年该公司计划安排5期培训班,每期3天课程(25课时),培训师资由培训中心专职培训师、外聘培训师组成。
【中电联】近日,电力行业仿真培训指导教师管理办法(试行)出台。该办法旨在规范和加强电力行业仿真培训指导教师的管理,建设一支素质过硬、敬业精业、业务能力突出的仿真培训指导教师队伍,保证仿真培训质量。
【中国国电集团公司】3月17日,中国国电集团公司“学习贯彻系列讲话精神和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集中培训班在京开班。培训的主要内容是关于实现中国梦的重要论述,关于贯彻群众路线、改进工作作风的重要讲话,关于国家安全与对外战略的重要讲话,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解读,关于国企改革的精神解读,世界能源与中国展望等。
【国网新疆电力公司】3月17日,国网新疆电力公司2014年处级领导干部轮训班开课。本次处级领导干部轮训班共设四期,对200余人进行培训。课程涵盖政治理论、形势分析、智能电网、财务管理、党风廉政建设、核心价值观等多方面内容。
【南方电网公司】3月17日至20日,南方电网公司第二期高端技术人才培训班举行。来自公司系统的各级技术专家、各单位专业技术带头人、科研主体相关负责人共45名学员进行了为期4天的学习。
【国投电力控股公司】3月18日至19日,国投电力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举办首期内训师培训班。来自电力板块18家控股投资企业和电力本部各部门的35名内训师参加了培训。此次培训的重点是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注重开发员工擅长领域的内训课程,进而总结提炼控股企业的最佳管理实践,以期推动企业标杆管理的整体提升。
【南方电网公司】3月18日至21日,南方电网公司总部主管轮训第一期学习班开班,来自总部23个部门和机构的30名主管参加了为期4天的封闭式学习。本次培训有针对性地设置了总部主管角色认知、公文写作、高效沟通与呈现技巧、计划管理等4门课程,并采取“教师讲授+教练辅导+学员研讨+实战演练”的教学方式。
【中电联】3月20日,中电联公布电力行业仿线年度检查结果。合格名单如下:火电基地:河北省电力职业技术培训中心、上海市电力公司培训中心、南京工程学院电力仿真与控制工程中心、沈阳工程学院仿真中心、湖北电力仿真培训中心、国电浙江北仑第一发电有限公司、山东省电力学校、徐州电力高级技工学校仿真中心、华北电力大学自动化系、云南电网公司电力教育中心、大唐国际发电股份有限公司仿真管理中心、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上海技能培训中心、株洲华银火力发电有限公司仿真中心、国电镇江电力培训中心、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大连培训中心、唐山陡河电力实业总公司教育培训中心、威海广源电力仿真培训中心、辽电锦州培训中心发电仿真中心、东北电力大学电力运行仿真中心、华能北方联合电力有限责任公司仿真培训中心、内蒙古大唐国际托克托发电有限责任公司、神华神东电力有限责任公司教育培训中心、江西省电力公司培训中心、韶关发电厂、保定华仿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保定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华电国际电力股份有限公司仿真培训中心。变电基地:齐齐哈尔电力培训中心、贵州电网公司培训与评价中心、上海市电力公司培训中心、山东电力仿真中心、国网福建省电力公司管理培训中心、湖北电力仿真培训中心、广州供电局培训中心、江苏省电力公司生产技能培训中心、南京供电公司培训中心、山西电力仿真培训中心、河北省电力职业技术培训中心、重庆市电力公司教育培训中心、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管理培训中心、河南省电力公司技术技能培训中心、新疆电力教育培训中心仿真培训中心、云南电网公司电力教育中心、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大连培训中心、江西省电力公司培训中心、保定华仿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保定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北京电力公司培训中心。水电基地:东北电网有限公司丰满培训中心。燃汽轮机基地:上海闸电燃气轮机仿真机培训基地。调度基地:辽宁省电力公司大连培训中心。
【中电联】3月21日,中电联启动2014年电力行业仿真培训指导教师考试认证及复训认证工作。考试科目涵盖火电厂汽轮机运行仿真培训、火电厂锅炉运行仿真培训、火电厂电气运行仿真培训、火电厂集控运行仿真培训、变电站运行仿真培训、电网调度仿真培训、水电厂运行仿真培训。
培训迁移理论告诉我们,在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迁移的整个过程中我们更应该关注整体而非某一部分。尤其在培训后期,关于教师怎样持续有效地将培训所学应用于课堂教学中应该成为关注的重点。培训迁移不只是培训个体绩效的提高,更应该是应用培训所得使组织绩效得到提高。在以往的培训中,我们过于关注培训的效果,忽视了对培训是如何有效地发生的深入探讨。因此,促进教师教育技术培训迁移能力,提高教师教育技术培训迁移效果就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
到目前为止,很多人在考虑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时,仍然是只考虑“培训什么”,后来进化到考虑“怎么培训”,关于培训迁移的研究重点一直集中在对培训设计上的研究。但是这些远远不够,培训迁移理论告诉我们,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不能很好地迁移到实际工作中不仅仅与培训设计本身有关,更与培训后期服务支持、工作环境等方面有关。因此,真正提高教师教育技术培训迁移效果,就必须从整体出发,将培训的重点转移到关注后期工作实效上来。
在目前的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中,仍然没有完善的培训评估体系可以对教师教育技术培训迁移进行测量。现在评估往往还停留在考试成绩单上,仅仅可以代表教师培训后知识水平上的提高,而不能代表实际工作能力的提高,就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培训成绩优秀者往往工作能力一般,反而成绩不突出者工作绩效高。长此以往,教师就会失去对培训的兴趣和热情。影响了受训教师的积极性,使培训效果不尽人意,最终影响了组织绩效的提高。因此,必须将关注教师培训后知识的提高转移到最终工作绩效的提高,在工作中鼓励教师使用培训所学,并建立完善的教师教育技术培训迁移评估体系,更好地激励和约束教师将培训所得与课堂教学融为一体,使培训真正产生效果,从而提高课堂效率,改善教学行为,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有效性。
关注培训迁移效果固然重要,但为了回答培训如何迁移,怎样提高培训迁移效果的问题,就要根据培训迁移理论从培训迁移的影响因素出发。从教师个体特征、学校迁移环境和教育技术培训设计本身等几个方面进行改善和提高。从而使教师将培训所得真正应用到教育教学实践当中。
1.激发教师迁移动机激发教师培训迁移动机,首先,教师应该认清何为教育技术培训,很多中小学教师把教育技术培训理解为计算机培训,还没有领会到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甚至排斥用现代技术手段教学。这些人必然没有参加培训的动机,要想激发这些教师的学习动机必须从内控源入手,让他们知道通过个人努力是可以取得教育教学成果的,新技术的引用可以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这样他们就容易在工作中应用受训所学。其次,具有良好的职业生涯计划和工作态度也是应用培训所学的必要条件。教师职业是一辈子的事业,所以,教师同样要不断地在学习中充实自己,不应只关注眼前的利与弊,要用积极的心态去面对工作中的任何挑战和任务。最后,在培训过程中教师运用所学知识的难易程度和使用后带来的回报也都影响着教师培训迁移的动机,这与培训中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设计和培训后期学校的支持有着密切的关系。
2.提高工作环境气氛工作环境气氛也就是理论上的迁移气氛主要包括两方面:情境方面和结果方面。在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中,情境方面包括:学校对教师培训目标的设置、校领导和同事对培训应用的态度、学校对教师应用受训所学的设备、资金、时间的支持。结果方面包括:教师在应用培训所学之后得到的反馈,包括领导、同事以及学生的反馈。因而,提高工作环境气氛,首先,学校应该对教师在培训中的内容了解并对所学内容设置目标,这样才能更好地检验学习效果。其次,校领导和同事对受训教师使用培训所学要采取积极响应的态度,这样才能更好地刺激受训教师在日常教学中经常使用教育技术手段。例如:培训后教师之间经常讨论怎样将教育技术手段融入课堂教学中,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校领导以听课等形式对有效使用培训所学的教师予以表扬与奖励。最后,为参训教师提供应用培训内容的机会,也就是工作环境中要能够创造条件应用培训内容。譬如:参训人员接受了应用白板的培训,在实际的工作中如果能够使用白板教学,那么将大大提高培训效果。
众所周知,煤炭企业是一个高危行业,安全对于煤矿生产来说是一个永恒的话题。纵观这千百次煤矿事故,我们发现除了少量无法预料的自然灾害外,更多的事故则是因为人的违章行为导致的,真可谓“违章”猛于虎。随着社会经济的繁荣,新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的出现,给煤矿职工带来新的问题,煤矿的安全生产也面临新的压力和挑战。因此,创新煤矿职工安全教育培训方法,提升教育培训效果,促进职工安全素质的进一步提高,对煤矿的和谐健康持续发展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我们大家都知道,“培训是职工的最大福利”。对煤炭企业来说井下环境十分恶劣,工作面条件相当艰苦,不安全事故时有发生,这就要求从事井下工作的职工要有较强的安全意识和较高的安全操作技能。但现实中,愿意从事井下重体力劳动的人却很少,一些文化水平较高、脑子灵活的人都不愿从事井下工作。尤其是一线和一些重要岗位十分缺乏专业技术人员,这就导致一些安全装备不能充分发挥功能。据有关资料统计:某矿一线职工的文化程度,高中或技校以上文化程度的约占职工总数的10%左右,初中文化水平的占职工总数的70%左右,小学或文盲占职工总数的20%左右。要解决这一现状,传统的教育方法已经不能适应目前的形势,教育方法必须有所创新。为此,笔者结合矿井实际,从以下四方面探索教育培训方法,提升教育培训效果,以促进矿井持续稳定发展。
直观形象教学是通过现场、实物或模拟演练,迅速抓住学员的注意力,使学员有一种身临其境、课堂与现场零距离的感觉。这种培训方法不仅可以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增强学员接受培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能使培训达到最佳效果。其特点和作用:一是具有形象直观性,它解决了深奥理论难理解的问题,还解决了培训内容抽象空洞问题;使学员寓教于乐,迅速掌握学习的内容;二是培训具有针对性,它可以根据工作或生产实际情况,突出组织某一个方面的培训,还可以灵活的选择培训项目;三是具有实用性,能加深认识,特别是能弥补一线职工文化水平低、基础知识不足的缺点。实行形象直观教学理想的做法是,先集中讲入井安全常识,然后由教师带领下井参观,边走边讲解,让学员了解井下环境,即对现场各方面有一个感性认识,这样有利于学员接受井下知识。参加安全培训的学员,由于其文化程度、工作经验不同,因此其认识问题、理解问题的能力也有较大差别,而模拟现场培训就可以弥补这方面的不足。比如顶板管理工作一直都是矿山井下安全管理重点,许多顶板事故的直接原因就是因为支护质量差。因此在现场讲解支护受力情况时,让学员亲自动手操作,来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并加深理解提高支护质量的重要性。
为了搞好安全培训工作,提升教育培训效果,进一步提高职工自身素质,大部分煤矿都完善了多媒体教学设备、教学操作实验室和模拟工作面。在实际培训时,首先进行入井须知教学,井下各种巷道、支护形式、安全设施、电气设备等均采用图片进行多媒体教学;其次带领员工下井参观学习;然后由老师带领学员到操作实验室进行实物操作教学,让学员动手操作直至熟练掌握;最后组织学员进行分析讨论,通过这种方式不仅使培训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学员们也能顺利地通过培训考试、考核,从而使学员达到安全上岗的目的,为煤矿安全生产服务。
安全教育展室是煤矿安全宣传教育和安全培训的重要阵地,也是对煤矿职工进行安全技术培训的重要场所,充分发挥安全教育展室的作用,不仅可以有效地提高职工队伍的安全意识、安全技术素质和遵章守纪的自觉性,还能有效的减少煤矿事故、促进矿井的可持续发展。 煤矿安全教育展室担负着开展日常性的多种形式的安全宣传教育工作和承担着让在职职工和新职工学习安全技术适知识、掌握安全技能的任务。发挥安全教育室的作用,有计划地组织职工观看安全教育室的电视、录相、幻灯、投影、图片等生动形象的教育资料,特别是通过安全教育室展出的典型事故案例图片及实物能使职工受到深刻的教育。通过一幕幕安全事故的真实再现,能使职工感觉到身上的安全责任重大,增强安全责任感,不断提高安全意识,从而形成一种“人人讲安全,事事保安全”的安全生产工作格局。安全教育展室展又能为每一位参观的煤矿职工敲响了安全警钟,从而使他们产生我要安全的自觉性,形成我会安全的积极性,增加了我能安全的主动性。只有不断创新安全教育培训方法,提升安全教育培训效果,努力提高职工自身综合素质,才能不断增强职工的自我保护能力,才能增强处理紧急情况及对一般事故进行救护的能力,从而促进矿井的持续和谐发展。
各区队要利用各种学习时间对职工进行事故案例教育,请职工上台讲安全故事、分析安全案例,总结身边或自己发生的安全事故教训。也可以请部分职工到安全事故现场进行观看,让他们说说怎样防止事故发生,讲讲事故发生的原因,这样的警示教育才能引起职工对安全生产的重视。
利用安全活动日、班前班后会等有效时间,开展新工人应知应会培训、岗位人员规程措施培训、机电维修人员设备原理及维修保养知识培训、突发事故应急救援培训等,提高了职工隐患辨识能力、标准操作能力和应急处置能力。结合井下问考制度,成立由教培中心、安监处及相关科室人员组成的井下问考培训小组,分三班深入井下作业地点现场抽考,形成了“238”的现场问考培训法,即每班问考人数不低于当班出勤的20%,现场抽考提问不少于3道题,要求回答准确率不低于80%,促进了职工必知必会率的进一步提高。
我们都知道“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因此要通过广播、报纸、电视等多媒体大力宣传在煤矿安全生产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普通职工,宣传他们的典型事迹,让他们切实成为广大职工学习的楷模,也要职工认识到只要安全工作做得好,职工生活会越来越好。
虽然近年来企业做了很多安人心、暖人心的事,职工也感受到了企业改革发展给他们带来的实惠。我认为,公司的亲情管理、人性化管理还有待进一步向前推进。设立“生日话安全”活动将对安全宣传教育起到较好的作用。工会在职工过生日时送上一份精美的礼品,召集井下职工在一起过生日。在过生日时,工会组织区队和职工家属等人员为职工过安全生日,或给他们送去纪念品,或给他们送蛋糕等,这些举措受到了广大职工的好评,促进了煤矿的安全生产。我们还可以对在十年内未出现“三违”或受伤的职工,对其进行重奖或张榜宣传。
总之,煤矿的安全教育培训方法不是固定不变的,应该灵活多变、与时俱进、及时创新的,只有这样才能跟上时代的变化,为煤矿安全生产打好坚实的基础和提供有力保障。
虽然多数企业都建立了员工教育培训机制,但是就教育培训所取得的效果来看:基层企业员工教育培训的质量与预期的还存在很大的差距,其主要表现为:
虽然基层企业每年也会组织员工教育培训活动,并且人事部门也会制定出详细的培训计划,但是在具体的教育培训过程中往往会将培训重点放在如何组织相关人员培训,以及培训的课时完成情况,而忽视对培训内容的具体效果分析。就当前基层企业员工培训的内容看,其存在严重的同质化现象,没有建立与基层企业生产要求相结合的培训制度,其更多的是以职业技能培训为主,没有建立与员工综合素质提升相关领域的教育培训,结果导致员工对教育培训的认知停留在提升职业技能的层面。
目前基层企业员工教育培训存在很大的随意性、系统性,其主要表现为:一是基层企业员工教育培训更多侧重于短期技能培训,对员工进行突击培训,忽视与企业长期战略发展的结合,也就是企业需要什么方面的人才,企业就开展什么方面的临时培训活动;二是基层企业员工培训缺乏思想政治方面的教育。很多企业忽视思想政治教育,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对企业的发展没有任何实效,因此他们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培训时不认真执行,更多的时候将其赋予表面化、走过场。
基于基层企业的管理制度的不健全,导致企业员工培训激励制度还存在很多缺陷,比如目前基层企业只是将员工教育培训活动作为企业管理的单独机制,而没有与企业员工的职位晋升、薪酬待遇等挂钩,导致员工参与员工培训教育的积极性不高。同时基层企业员工教育培训的方式也比较单一,很多企业在开展教育培训活动时采取的是聘请相关专家、讲师等对员工进行授课式培训,员工在下边被动地听,缺乏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理念的培训模式必然会影响培训的质量。
基层企业在开展员工教育培训时一定要将企业的长期发展战略与短期发展需求相结合,制定明确的教育培训目标,具体而言就是:一是要建立规章制度与企业文化相结合的培训。制度与企业文化是教育培训的基本内容,也是开展企业管理的重要环节,只有开展制度与企业文化才能保证员工的素质符合企业的发展;二是专业知识与业务技能的培训。开展专业知识与技能培训是提升培训质量的条件,只有提升员工的技能才能满足企业发展的要求,才能为企业的发展提供稳定的人才基础;三是政治理论与思想认识的培训。思想政治教育是宣传与贯彻党的方针政策的重要途径,因此企业要重视思想政治教育。
首先要建立系统的基层员工教育培训工作流程。基层企业在开展教育培训时一定要站在战略高度对教育培训的流程进行规划,保证基层企业员工教育培训活动纳入到企业的统一规划中;其次建立差异化的基层企业员工教育培训制度。基层企业在进行员工教育培训时,在选择培训内容时一定要针对不同的工作岗位、人员制定不同的教育内容。同时人力资源部门在制定教育培训规划时一定要多与其它部门沟通,及时了解其它部门对人才方面的要求;最后建立健全教育培训评估机制。将员工教育培训的结果进行及时地总结与评估,实现教育培训价值的最大化。
农民教育培训的任务是提高农民素质、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技发展的新成果新技术,其要务是要提高农民掌握和运用新技术的能力。因此,一部高质量的教材需要编著者投入较大的精力,既要对教学成果进行认真细致的理论总结,又要结合本学科最新的科研和生产成果,才能满足农民对新技术、新成果应用的需求。然而,现在有些承担农民培训的机构,对农民培训或是存在应付的心理,或是准备不充分,在培训前临时组织人员编写培训教材,或者随机凑合一些资料,对所编教材要求标准不高,甚至没有标准。编成的教材往往观念陈旧、缺乏新技术和新成果的应用,教材内容跟不上生产发展的需求。有些教材存在互相抄、袭拼凑的情况,质量低劣、内容错误,农民使用这种教材,不能真正地把新技术、新成果应用于生产和经营实践。在培训中,教师和农民朋友感到无所适从,甚至产生误导,给农民的生产经营带来损失。例如,为了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业部明文规定一些剧毒、高残留的农药种类不再使用于蔬菜、瓜果和部分农作物病虫害的防治,但一些培训教材中,在防治病害虫时还介绍使用呋喃丹、甲拌膦、久效磷等禁用农药。再如,随着中国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粮食作物生产中整地、播种、收获等环节基本实现了机械化,但是有些教材还在介绍低水平的适于人力或畜力操作的技术,这种教材显然对受训农民没有吸引力,也没什么实用性。
农民教育培训教材使用的对象是文化水平不高,接受能力参差不齐、学习能力普遍较弱的农民,因此这种教材不宜有过多、过深的理论内容,也不宜过多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编写农民教育培训教材,应针对农民的需求,根据农民接受能力和学习能力不强的特点,把农业生产和经济发展急需的技术和方法,采用直观、生动、易掌握、能操作的形式展现出来,把抽象的理论贯穿于可操作的技能环节和步骤之中。然而,现在一些农民教育培训教材,编写者按照在校学生学习系统专业知识或学术论著的标准去编写,忽视了农民文化水平高低不一、接受能力参差不齐的实际现状,理论内容过多、系统性过强,可操作的技术内容少,编出的教材,农民学不会、看不懂,按照教材内容无法操作。内容与生产实践不能有效结合,不能较好地提高农民的操作技能,直接影响了农民培训的效果,也难以达到实现新技术和新成果的推广和应用的培训目的。
农民的文化程度偏低且参差不齐,要求培训教材要根据农民接受能力和学习特点,开发形式多样的教材。如以文本资料为主,辅以光盘、视频、图册、模型、标本等资料,能够满足不同学习能力的农民学习使用,学习效果也会大大提高。然而,目前多数教材文字内容偏多,辅助资料及配套的录音带、录像带和多媒体课件等音像教材较少,当农民学习时对文字教材不易掌握时,无法靠其他信息形式学习新技术、新知识,使培训效果大打折扣。还有的地方政府及培训部门在进行农民教育培训过程中流于形式,对短期单项实用技术培训,只发放明白纸或操作说明书;对有些长期培训,临时找来其他类型的教材充数,缺乏对教材的组成、形式的结构进行科学的规划,教材不能有效地配合培训活动,只求任务的完成,不求农民培训效果的落实。
农民教育培训教材所包含的内容应选择农民迫切需要的知识和技术,要使农民能学有所用、学了能用,学了会用,通过培训真正使新技术、新成果在生产中转化成生产力,使农民掌握最新的技术和知识。同时,随着知识经济全球化、农产品生产标准国际化,越来越多的农产品和农业经营活动受国际因素的影响,要求农民教育培训教材也必须与国际接轨。一方面农民教育教材要跟随科学技术的发展,把国外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和新理念编写教材中去,吸收国外优秀成果。另一方面也要在某些技术领域或生产操作规程等方面着力引进和翻译外国优秀教材,促使农民学习他国先进知识和技能,参与国际合作交流及国际市场竞争。例如,2011年河南省中原经济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指出,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核心任务是解决好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问题,积极探索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三化”协调发展的路子。围绕这一核心内容,河南的农民教育培训教材就要吸收国外先进的技术和成果,更新传统的小农生产观念,以发展现代农业的要求规划教材内容,以国际产品和技术标准规范农业生产过程,注重生态和环境的保护观念的培养,以培养新时期高水准的新型农民的标准设计培训教材。然而,当前多数农民教育培训教材,更多的内容仍是注重国内生产技术和成果新利体育,面对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培训教材的更新速度和力度略显力不从心。因此,即使应用这些教材培训了农民,农民新掌握的技术和知识也与当前的农业经济发展需求存在差距,无法体现出培训内容的先进和指导性,培育新型农民的速度和质量都将受到影响。
1.针对培训对象,突出适用性原则。受训农民对农业技术和经营管理知识需求迫切,且农民的文化水平不同,接受能力参差不齐。因此,在编写培训教材时就要针对农民的特点和需求,精选培训内容,真正将农村经济生产技术、社会生活科学常识等领域的知识用通俗易懂、简洁明了的语言以较小的篇幅表达出来。充分考虑大多数农民的实际文化水平,尽可能地深入浅出,用农民易接受的方式和语言进行表述。力求做到不识字的农民能够听得懂、识字的农民能够看得懂,适宜于农民应用。
2.理论联系实际,突出可操作性原则。农民教育培训教材重点是向农民普及和推广农业实用技术及经营技巧,特别是一些新技术、新成果在形成时就是在理论上和技术有新突破、新应用。要把这些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传授给农民,就要把理论与生产实践相结合,突出实践操作环节,尤其是要注重操作程序的通俗易懂,简单明了,切忌晦涩难懂。使农民能依照培训教材自行模仿操作、反复练习、巩固加强。
3.完善配套资料,突出能力培养原则。农民教育培训教材建设,必须围绕农民教育培训的目标,突出理论应用能力和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要针对不同文化程度的培训对象,形成配套的教材体系。既要有文化基础知识的教材,又要有科学技术培训教材和经营管理知识教材;既要有讲授理论知识的教材,又要有实践操作方面的教材;既应有文字教材,又要有声像、图解等教材。
4.结合国内外科技发展新成果,突出先进性原则。农民教育教材的编写应紧跟国内外新技术新成果的发展趋势,把最先进的科技成果和技术让农民以最快的速度掌握和应用。教材内容不仅要反映最新的科技成果和社会动态,而且要随着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变化不断调整教材结构和内容。要优化教材体系的总体结构设计,突出重点和难点,精选基础和技能培养的核心内容,注重用先进的、科学的观点提高农民素质,不断满足培养新时期新型农民的需要,从而体现其先进性和指导性。
1.以技能操作和培养为主线。教材的编写不要求知识理论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以能力教育为本位,着重培养农民的操作技能、实践创新能力,解决农村经济发展中的各种问题,使农民掌握一项或多项农村实用技术。
2.教材内容要不断更新。教材内容要吐故纳新,不断地修订和完善。要随着经济发展,新技术、新成果的推广应用而及更新和完善教材内容。
3.语言文字要简练。教材的语言文字要直截了当、言简意赅,既能把意思明确表达出来,又能让农民明白、接受,符合农民的语言特点和用语习惯。
4.图文并茂,通俗易懂。抽象的理论内容,要通实际操作场景和环节展现出来,复杂的技术环节要结合图文(表),音像资料去展现。结合实例,分步介绍各项操作技能,力求能模仿操作,便于学习和掌握。
新型农民教育培训教材要树立科学发展观,要坚持面向现代农村、面向现代农民、面向现代农业,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教材建设要深入调查研调,科学规划,教材设计和编写要最大限度地满足农民的需要,贴近农村生活实际,注重农民潜能的开发和能力的培养。各级各类培训部门要重视农民教育培训教材建设工作,上下联动、相互配合构建利于提高培训教材质量和水平的发展体系。通过体系化发展,充分调动相关部门积极性,建立健全体制机制、合理利用资源、提高编写队伍水平,实现农民教育培训教材可持续、有序化、高质量、快速的发展。
农民教育培训教材存在着地域性、专业性、学科性等差异,类别多、数量大、变化快。由于管理机制不健全,相关部门在教材规划和编写环节中缺乏长远规划,临时突击、东拼西凑应付培训。这种教材大多数是你抄我、我抄你,内容陈旧、脱离农业生产及经济发展需求,甚至在教材中出现技术性和科学性的错误,误导农业生产,耽误农民的时间。因此,农民教育培训教材主管部门应加强对农民教育培训教材管理的体制机制建设。对农民教育培训教材的编写、审查、出版、印刷、发行、选用等成立专门机构,严格制度管理,形成相互配合、相互协调又相互分离、相互制约的机制。由国家或有关部门在确定农民教育培训大纲或标准的前提下,公开、公正地向社会,招标编写、出版农民教育培训教材,由使用教材的部门选择使用国家或部门认可其质量的教材,从而形成有序、规范的农民教育培训教材编写出版的竞争机制,把好教材“出口”关,杜绝低劣教材进入培训环节。同时,为了从根本上提高教材质量,还必须组建高素质、有水平、有能力的教材编写队伍,重点选择既了解生产一线需求,又掌握了先进技术和方法的专家或技术人员。相关部门要制定有经验的专家学者或优秀工作者参与编写农民教育培训教材工作的激励政策,鼓励、支持、帮助编著出版确实有特色、有水平、适于新型农民学习的好教材。
为了推动新型农民教育培训教材的规范化、多样化发展,农民教育主管部门不但要联合通过推荐、招标及筛选,组建由农民教育专家、农业科技专家和长期坚持在农村科技一线的优秀工作者组成的教材编写队伍,还要结合行业制定全面的农民教育培训的纲要(或教学大纲)、标准和教材分类目录,为农民教育培训教材编写和出版的提供依据,同时也对农民教育培训应达到的质量标准作出规定。减少由于编写者、出版者对于农民教育培训的行业的规范、标准掌握的尺度不同,认识的水平不一,造成对教材质量的影响。有了农民教育培训纲要或标准、教材分类目录,相关管理部门和组织编写部门就可以按培训需求,分级、分批地实施教材编写规划;编者们就可以在纲要或标准的统一规范下结合农业生产实际完成教材内容的编写。在强材必须统一规范的前提下,又可以根据行业、地域、经济条件等不同,开发形式和内容多样的农民教育培训教材,实现规范化与多样化的统一。
将教育培训工作放在日益重要的位置,一把手分管,办公室具体负责,促使教育培训工作有序健康开展,保证了干部教育培训各项工作的落实。
按照全市干部教育培训的总体规划要求,结合我单位实际,制订了干部教育培训规划,并通过不断探索和实践,保障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顺利开展。并严格按照学分登记制度认真填写处级干部和科级干部学分证。
今年,市科协积极组织机关干部参加了由市委组织部和市人事局组织的干部网络学院全部课程的学习培训和考试,党组书记、主席参加了市委组织部举办的清华大学市党政领导干部“战略思维与领导能力提升”专题培训班,并按要求撰写了学习心得。2人参加了全市财务人员培训班,1人参加了工作培训班。通过以上脱产培训,有力地提升了全体干部的政治业务水平,为创建学习型机关和学习型公务员队伍,以及“两个最适宜”城市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证和人才支持。
在举办各类讲座、健康等方面,内容丰富,知识密集,吸引了干部们的注意力,大家参加讲座十分积极踊跃。为此,我单位采取让全体干部轮流参加的形式,尽可能让更多干部学习更多的知识。
为了加强对干部政治理论素养及业务素质的培养,我单位坚持二、五学习制度,学习内容除了及时传达学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以及区、市党委、政府的方针政策,还结合我单位自身的特点,组织大家学习各类科技文化知识,通过组织全体干部职工观看专题片、召开座谈会等多种形式来进一步提高干部的科学素养。将集中学习与日常自学相结合,有力地促进我单位形成了良好学习氛围,也进一步提高了干部综合素质和能力。
今年,经过一年不懈努力,我单位干部学习的整体氛围日益浓厚,干部学习意识日益增强,学习的积极性日益提高,“创建学习型机关及学习型公务员队伍”观念日益深入到每一位干部的心里,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今后,随着各项改革的不断深入,知识必将越来越重要,为适应改革发展的需要,我们将进一步加大教育培训的工作力度。为此,我们下一步的工作打算为:
现状是:2011年统计资料显示,我国中小学专任教师1052万人,要负责约2.1亿学生的教育。班级人数多,学生差异大。教师还会受到来自家长、社会等诸多外部因素的影响。
面临的问题:教师自身观念陈旧,在设计课堂教学目标上,对能力培养、德育渗透不够;内容上重书本、轻实际;教学对象重精英、轻大众;教学过程重模仿、轻创新。知识老化、手段陈旧。由于缺乏正确、科学的培训理论支持,所以产生教师素质与现实要求的反差。
首先,要知道什么是教师:《教师法》规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的专业人员。也就是说,教师是专门职业。
其次,有关教师素质,各个时代,论述的视角有区别。现在用的是社会科学的综合界定,但没有突出教师职业的本质,包括身体、心理、知识、技能等各方面素质。
应该是一种稳定的、相关执业人员必备的职业特质,是教师的职业形象、施教能力的综合反映。
多重的教育角色。一般人研究素质,都是研究某个方面。而研究教师,是把他作为一个具备多方面因素的综合个体,详细分析在多重教育过程中的多重角色特点。
(2)民主师生关系的建立者。要求教师尊重学生的兴趣、志向、选择、性格、心态,包括对学生错误的宽容。要平等对待背景不同、层次不同的学生。要把简单的命令变成平等的沟通。处理好三个关系:人格上平等;道德上互相尊重;严格要求与关心并举,严格有法、要求有度。马卡连柯说:“教师进入课堂,就要把微笑带入课堂”。
(4)学生终身学习的奠基人。把方法带进课堂。学生需要有应付职业变动的能力。
多元知识结构。具有应用性学科知识、背景性学科知识(人文、法规)、方法性知识结构,为学生注入生动、科学的信息。
多样的教学交往。交流信息、沟通情感、相互了解,师生间要加强各个领域、各个层面的交流。
现代教育技术。四个层次:投影、幻灯、录音、录像——常规教学手段;计算机——辅助教学手段;以计算机为中心——多媒体教学手段;利用信息高速路——网络教学手段。
教师的自我发展。教育是超前的事业,教师不但要适应今天,还要面对未来。教师要有获取、处理信息的能力及教学科研的能力。
强调自我培养。教师必须终身学习,并不断提高自己。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是“未来资源”,教师培训是丰富这一资源的途径。
划分青年教师成长阶段,分期进行培训。呼和浩特市第二中学常年推行的“369工程”即为成功的先例。
1.适应期:角色转变阶段,由不适应、不熟悉、不胜任到适应、熟悉、胜任。约1~3年,解决新任教师的形成培训,使之成为合格教师。
2.发展期:合格教师中的一部分成为骨干教师。骨干教师是指在一定教师群体中,依据其素质发展水平与工作业绩,在教育活动中起支撑及指导作用。能上课、能带班、教学效果好。
3.创新期:骨干中的佼佼者,成为专家。包括特级教师、学科带头人。此为个性化的阶段,但特级教师和学科带头人等专家需要再培训,避免进入高原期。名校是历史形成的,要靠名师支撑,应找到自己的长处。
1.认同教师职业责任,安心从教。靠“引导”和“他律”实现角色转换,了解学校工作常规,掌握教育教学技能。此阶段教师应具备的素质:会分析、了解学生;会设计教学方案,防止德育渗透泛化;会实施教学方案;会教育、管理学生。
2.认同职业价值,立志从教。树立现代教育观念,完善背景性知识群,建构自身经验系统,形成教育实践能力。
3.以德立教,追求卓越,敢为人先,形成个性特征教育理念及具有鲜明特色的教育风格。传播先进的教育经验,具有较强的自我发展能力。
第二条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必须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按照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艰苦奋斗、执政为民的要求,以增强执政意识、提高执政能力为重点,推动学习型政党、学习型社会建设,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思想政治保证、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一)以人为本,按需施教。按照党和国家的要求,把握干部的成长规律和教育培训需求,分级分类地开展干部教育培训,激发干部学习的内在动力和潜能,增强干部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全员培训,保证质量。干部教育培训面向全体干部,创造人人皆受教育、人人皆可成才的条件,大规模培训干部,大幅度提高干部素质,实现干部教育培训的规模和质量、效益的统一。
(三)全面发展,注重能力。坚持干部队伍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方针和德才兼备原则,全面提高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业务素质和健康素质,将能力培养贯穿于干部教育培训的全过程。
(四)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紧密联系国际形势的新变化,联系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进展,联系干部的思想和工作实际,引导干部在改造主观世界的同时,运用所学理论和知识指导实践,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与时俱进,改革创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创新培训内容,改进培训方式,整合培训资源,优化培训队伍,推进干部教育培训的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
第四条本条例适用于各级党委、人大、政府、政协、纪委、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各派、人民团体机关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
第五条全国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实行在党下,由中央组织部主管,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工作部门分工负责,中央和地方分级管理的体制。
第六条中央组织部履行全国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整体规划、宏观指导、协调服务、督促检查、制度规范职能。
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工作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负责相关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指导本系统的业务培训。
第七条地方各级党委领导本地区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贯彻执行党和国家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方针政策,把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纳入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研究部署本地区干部教育培训工作。
地方各级党委组织部主管本地区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有关工作部门负责相关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
第八条干部所在单位按照干部管理权限,负责组织实施本单位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
第九条部门与地方双重管理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由主管方负责组织;经协商,也可由协管方负责组织。
第十一条干部教育培训的对象是全体干部,重点是县处级以上党政领导干部及其后备干部。
第十三条省部级、厅局级、县处级党政领导干部每5年应当参加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学院或者经厅局级以上单位组织(人事)部门认可的其他培训机构累计3个月以上的培训。提拔担任领导职务的,确因特殊情况在提任前未达到教育培训要求的,应当在提任后1年内完成培训。
其他干部参加脱产教育培训的时间,根据有关规定和工作需要确定,一般每年累计不少于12天。
第十六条干部教育培训应当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按照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要求,结合岗位职责要求和不同层次、不同类别干部的特点,以政治理论、政策法规、业务知识、文化素养和技能训练等为基本内容,并以政治理论培训为重点,综合运用组织调训与自主选学、脱产培训与在职自学、境内培训与境外培训相结合等方式,促进干部素质和能力的全面提高。
第十七条政治理论培训重点进行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教育,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正确政绩观的教育,党的历史、党的优良传统作风、党的纪律的教育,国情和形势的教育,引导干部坚定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夯实理论基础、开阔世界眼光、培养战略思维、增强党性修养。
第十八条政策法规培训重点加强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的教育,进行党和国家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外交、国防等方面的重大部署和要求的培训,提高各级干部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能力。
第十九条业务知识培训重点加强履行岗位职责所必备知识的培训,提高干部的实际工作能力。
第二十条文化素养培训和技能训练应当按照完善干部知识结构、提高干部综合素质的要求进行。
第二十一条坚持和完善组织调训制度。干部教育培训管理部门负责制定干部脱产培训计划,选调干部参加脱产培训。干部所在单位按照计划完成调训任务。被抽调的干部必须服从组织调训。
实行干部调训计划申报制度。党委和政府的工作部门抽调下级党委和政府领导成员参加培训,必须报同级干部教育培训主管部门审批,避免多头调训和重复培训。
第二十三条推行干部自主选学。在干部教育培训管理部门的指导下,干部可以自主选择参加教育培训的机构、内容和时间。
干部教育培训管理部门或者干部教育培训机构应当定期公布供干部自主选学的教育培训项目,明确要求,加强管理。
第二十四条加强和改进境外培训工作。干部教育培训管理部门应当根据工作需要,科学设置境外培训项目,择优选派培训对象,合理确定培训机构,严格培训过程的管理,注重培训质量和效益。
第二十五条开展干部教育培训应当根据干部的特点,综合运用讲授式、研究式、案例式、模拟式、体验式等教学方法,提高培训质量。
第二十六条推广网络培训、远程教育、电化教育,提高干部教育培训教学和管理的信息化水平。(未完待续)
第二十七条加强干部教育培训机构建设,构建分工明确、优势互补、布局合理、竞争有序的干部教育培训机构体系。充分发挥党校、行政学院和干部学院在干部教育培训中的主渠道作用。
第二十八条党校、行政学院和干部学院应当突出办学特色,按照职能分工开展干部教育培训工作。
部门和行业的干部教育培训机构,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做好本部门和本行业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
干部教育培训管理部门可以委托符合条件的社会培训机构和境外培训机构承担干部培训项目。
各类干部教育培训机构应当加强国内外交流与合作,通过联合办学等方式,促进干部教育培训资源的优化配置。
第二十九条干部教育培训机构必须贯彻党和国家的干部教育培训方针政策,坚持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
干部教育培训机构应当根据培训需求,深化教学改革,创新培训内容,改进培训方式,科学设置培训班次和学制,完善学科结构和课程设计,提高教学水平。
干部教育培训机构应当深化人事制度、管理制度和分配制度改革,建立充满活力、运转高效的管理机制,提高管理水平。
第三十条各级党委和政府应当加强干部教育培训机构的领导班子建设,改善干部教育培训机构的基础设施和办学条件。
各级党委和政府应当重点扶持条件较好、优势明显的干部教育培训机构,调整、整顿不具备办学能力和条件的干部教育培训机构。
第三十一条建立干部教育培训机构准入制度。培训机构承担干部教育培训任务,必须获得干部教育培训管理部门的资质认可。干部教育培训管理部门应制定和公布相应的准入标准。
培育和规范干部教育培训市场,引导干部教育培训机构优化服务,提高质量,逐步形成由干部教育培训主管部门指导、公开平等、竞争有序的干部教育培训市场机制。
第三十二条实行干部教育培训项目管理制度。干部教育培训管理部门可以采取直接委托、招标投标等方式,确定承担培训项目的教育培训机构,加强项目实施的管理,提高培训绩效。
第三十三条加强干部教育培训管理者队伍建设,注重培训,促进交流,优化结构,提高素质。
第三十四条按照素质优良、规模适当、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的原则,建设高素质的干部教育培训师资队伍。
第三十五条从事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教师,应当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修养、较高的理论政策水平、扎实的专业知识基础,有一定的实际工作经验,掌握现代教育培训理论和方法,具备胜任教学、科研工作的能力。
第三十六条实行专职教师职务聘任和竞争上岗制度,通过考核、奖惩和教育培训,加强专职教师队伍建设。
建立专职教师知识更新机制,保证专职教师每年参加教育培训的时间累计不少于1个月。逐步建立符合干部教育培训特点的师资队伍考核评价体系。
选聘实践经验丰富、理论水平较高的党政领导干部、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国内外专家学者担任兼职教师,充分发挥兼职教师的作用。
第三十七条干部培训教材建设应当适应不同类别干部教育培训的需要,着眼于提高干部的综合素质和能力,逐步建立开放的、形式多样的、具有时代特色的教材体系。
第三十八条坚持干部培训教材的开发与利用相结合,做到一纲多本、编审分开。全国干部培训教材编审指导委员会负责组织制定干部培训教材建设规划和教材大纲,审定全国干部培训教材;有关地方、部门和机构按照教材大纲的要求,可以编写符合需要、各具特色的干部培训教材,并可选用国内外优秀出版物。
第四十条干部教育培训经费列入各级政府年度财政预算,随着财政收入增长逐步提高,保证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需要。
第四十一条建立干部教育培训的考核和激励机制。将干部的教育培训情况作为干部考核的内容和任职、晋升的重要依据之一。
第四十二条干部教育培训考核的内容包括干部的学习态度和表现,掌握政治理论、政策法规、业务知识、文化知识和技能的程度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
第四十三条干部教育培训考核应当区分不同的教育培训方式分别实施。组织调训和干部自主选学的考核,由干部教育培训机构实施;干部在职自学的考核,由干部所在单位实施;境外培训的考核,由主办单位或者干部所在单位实施。
干部教育培训实行登记管理。各级干部教育培训主管部门和干部所在单位应当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建立和完善干部教育培训档案,如实记载干部参加教育培训情况和考核结果。
第四十四条组织(人事)部门在干部年度考核、任用考察时,应将干部接受教育培训情况作为一项重要内容。
第四十五条建立干部教育培训机构评估制度。制定科学合理的评估指标体系和规范简便的评估办法,加强对干部教育培训机构的评估。
第四十六条干部教育培训机构评估的内容包括办学方针、培训质量、师资队伍、组织管理、基础设施、经费保障等。
第四十七条干部教育培训主管部门负责对干部教育培训机构进行评估,也可委托中介机构进行评估。
第四十八条干部教育培训管理部门应当充分运用评估结果,对干部教育培训机构的建设与发展提出指导性意见。干部教育培训机构应当根据评估结果,改进干部教育培训工作。
第四十九条各级党委和政府及其有关工作部门、干部教育培训机构、干部所在单位和干部本人必须严格执行本条例,自觉接受组织监督、群众监督和社会监督。
第五十条干部教育培训主管部门按照干部管理权限,会同有关部门对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和贯彻执行本条例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制止和纠正违反本条例的行为,并对有关责任人员提出处理意见和建议。
第五十一条干部因故未按规定参加教育培训或者未达到教育培训要求的,应当及时补训。对无正当理由不参加教育培训的,给予批评教育直至组织处理。
干部在参加教育培训期间违反有关规定和纪律的,视情节轻重,给予批评教育直至纪律处分。
第五十二条干部所在单位未按规定履行干部教育培训职责的,由干部教育培训管理部门责令其限期整改,并在一定范围内给予通报批评。
第五十三条干部教育培训机构和干部所在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干部教育培训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整改;逾期不改的,给予通报批评;情节严重的,由有关部门对负有主要责任的领导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给予纪律处分:
第二条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必须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按照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艰苦奋斗、执政为民的要求,以增强执政意识、提高执政能力为重点,推动学习型政党、学习型社会建设,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思想政治保证、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一)以人为本,按需施教。按照党和国家的要求,把握干部的成长规律和教育培训需求,分级分类地开展干部教育培训,激发干部学习的内在动力和潜能,增强干部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全员培训,保证质量。干部教育培训面向全体干部,创造人人皆受教育、人人皆可成才的条件,大规模培训干部,大幅度提高干部素质,实现干部教育培训的规模和质量、效益的统一。
(三)全面发展,注重能力。坚持干部队伍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方针和德才兼备原则,全面提高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业务素质和健康素质,将能力培养贯穿于干部教育培训的全过程。
(四)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紧密联系国际形势的新变化,联系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进展,联系干部的思想和工作实际,引导干部在改造主观世界的同时,运用所学理论和知识指导实践,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与时俱进,改革创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创新培训内容,改进培训方式,整合培训资源,优化培训队伍,推进干部教育培训的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
第四条本条例适用于各级党委、人大、政府、政协、纪委、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各派、人民团体机关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
第五条全国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实行在党下,由中央组织部主管,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工作部门分工负责,中央和地方分级管理的体制。
第六条中央组织部履行全国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整体规划、宏观指导、协调服务、督促检查、制度规范职能。
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工作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负责相关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指导本系统的业务培训。
第七条地方各级党委领导本地区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贯彻执行党和国家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方针政策,把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纳入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研究部署本地区干部教育培训工作。
地方各级党委组织部主管本地区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有关工作部门负责相关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
第八条干部所在单位按照干部管理权限,负责组织实施本单位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
第九条部门与地方双重管理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由主管方负责组织;经协商,也可由协管方负责组织。
第十一条干部教育培训的对象是全体干部,重点是县处级以上党政领导干部及其后备干部。
第十三条省部级、厅局级、县处级党政领导干部每5年应当参加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学院或者经厅局级以上单位组织(人事)部门认可的其他培训机构累计3个月以上的培训。提拔担任领导职务的,确因特殊情况在提任前未达到教育培训要求的,应当在提任后1年内完成培训。
其他干部参加脱产教育培训的时间,根据有关规定和工作需要确定,一般每年累计不少于12天。
第十六条干部教育培训应当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按照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要求,结合岗位职责要求和不同层次、不同类别干部的特点,以政治理论、政策法规、业务知识、文化素养和技能训练等为基本内容,并以政治理论培训为重点,综合运用组织调训与自主选学、脱产培训与在职自学、境内培训与境外培训相结合等方式,促进干部素质和能力的全面提高。
第十七条政治理论培训重点进行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教育,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正确政绩观的教育,党的历史、党的优良传统作风、党的纪律的教育,国情和形势的教育,引导干部坚定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夯实理论基础、开阔世界眼光、培养战略思维、增强党性修养。
第十八条政策法规培训重点加强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的教育,进行党和国家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外交、国防等方面的重大部署和要求的培训,提高各级干部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能力。
第十九条业务知识培训重点加强履行岗位职责所必备知识的培训,提高干部的实际工作能力。
第二十条文化素养培训和技能训练应当按照完善干部知识结构、提高干部综合素质的要求进行。
第二十一条坚持和完善组织调训制度。干部教育培训管理部门负责制定干部脱产培训计划,选调干部参加脱产培训。干部所在单位按照计划完成调训任务。被抽调的干部必须服从组织调训。
实行干部调训计划申报制度。党委和政府的工作部门抽调下级党委和政府领导成员参加培训,必须报同级干部教育培训主管部门审批,避免多头调训和重复培训。
第二十三条推行干部自主选学。在干部教育培训管理部门的指导下,干部可以自主选择参加教育培训的机构、内容和时间。
干部教育培训管理部门或者干部教育培训机构应当定期公布供干部自主选学的教育培训项目,明确要求,加强管理。
第二十四条加强和改进境外培训工作。干部教育培训管理部门应当根据工作需要,科学设置境外培训项目,择优选派培训对象,合理确定培训机构,严格培训过程的管理,注重培训质量和效益。
第二十五条开展干部教育培训应当根据干部的特点,综合运用讲授式、研究式、案例式、模拟式、体验式等教学方法,提高培训质量。
第二十六条推广网络培训、远程教育、电化教育,提高干部教育培训教学和管理的信息化水平。
第二十七条加强干部教育培训机构建设,构建分工明确、优势互补、布局合理、竞争有序的干部教育培训机构体系。充分发挥党校、行政学院和干部学院在干部教育培训中的主渠道作用。
第二十八条党校、行政学院和干部学院应当突出办学特色,按照职能分工开展干部教育培训工作。
部门和行业的干部教育培训机构,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做好本部门和本行业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
干部教育培训管理部门可以委托符合条件的社会培训机构和境外培训机构承担干部培训项目。
各类干部教育培训机构应当加强国内外交流与合作,通过联合办学等方式,促进干部教育培训资源的优化配置。
第二十九条干部教育培训机构必须贯彻党和国家的干部教育培训方针政策,坚持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
干部教育培训机构应当根据培训需求,深化教学改革,创新培训内容,改进培训方式,科学设置培训班次和学制,完善学科结构和课程设计,提高教学水平。
干部教育培训机构应当深化人事制度、管理制度和分配制度改革,建立充满活力、运转高效的管理机制,提高管理水平。
第三十条各级党委和政府应当加强干部教育培训机构的领导班子建设,改善干部教育培训机构的基础设施和办学条件。
各级党委和政府应当重点扶持条件较好、优势明显的干部教育培训机构,调整、整顿不具备办学能力和条件的干部教育培训机构。
第三十一条建立干部教育培训机构准入制度。培训机构承担干部教育培训任务,必须获得干部教育培训管理部门的资质认可。干部教育培训管理部门应制定和公布相应的准入标准。
培育和规范干部教育培训市场,引导干部教育培训机构优化服务,提高质量,逐步形成由干部教育培训主管部门指导、公开平等、竞争有序的干部教育培训市场机制。
第三十二条实行干部教育培训项目管理制度。干部教育培训管理部门可以采取直接委托、招标投标等方式,确定承担培训项目的教育培训机构,加强项目实施的管理,提高培训绩效。
第三十三条加强干部教育培训管理者队伍建设,注重培训,促进交流,优化结构,提高素质。
第三十四条按照素质优良、规模适当、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的原则,建设高素质的干部教育培训师资队伍。
第三十五条从事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教师,应当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修养、较高的理论政策水平、扎实的专业知识基础,有一定的实际工作经验,掌握现代教育培训理论和方法,具备胜任教学、科研工作的能力。
第三十六条实行专职教师职务聘任和竞争上岗制度,通过考核、奖惩和教育培训,加强专职教师队伍建设。
建立专职教师知识更新机制,保证专职教师每年参加教育培训的时间累计不少于1个月。逐步建立符合干部教育培训特点的师资队伍考核评价体系。
选聘实践经验丰富、理论水平较高的党政领导干部、企业经营管理人员教育培训、国内外专家学者担任兼职教师,充分发挥兼职教师的作用。
第三十七条干部培训教材建设应当适应不同类别干部教育培训的需要,着眼于提高干部的综合素质和能力,逐步建立开放的、形式多样的、具有时代特色的教材体系。
第三十八条坚持干部培训教材的开发与利用相结合,做到一纲多本、编审分开。全国干部培训教材编审指导委员会负责组织制定干部培训教材建设规划和教材大纲,审定全国干部培训教材;有关地方、部门和机构按照教材大纲的要求,可以编写符合需要、各具特色的干部培训教材,并可选用国内外优秀出版物。
第四十条干部教育培训经费列入各级政府年度财政预算,随着财政收入增长逐步提高,保证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需要。
第四十一条建立干部教育培训的考核和激励机制。将干部的教育培训情况作为干部考核的内容和任职、晋升的重要依据之一。
第四十二条干部教育培训考核的内容包括干部的学习态度和表现,掌握政治理论、政策法规、业务知识、文化知识和技能的程度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
第四十三条干部教育培训考核应当区分不同的教育培训方式分别实施。组织调训和干部自主选学的考核,由干部教育培训机构实施;干部在职自学的考核,由干部所在单位实施;境外培训的考核,由主办单位或者干部所在单位实施。
干部教育培训实行登记管理。各级干部教育培训主管部门和干部所在单位应当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建立和完善干部教育培训档案,如实记载干部参加教育培训情况和考核结果。
第四十四条组织(人事)部门在干部年度考核、任用考察时,应将干部接受教育培训情况作为一项重要内容。
第四十五条建立干部教育培训机构评估制度。制定科学合理的评估指标体系和规范简便的评估办法,加强对干部教育培训机构的评估。
第四十六条干部教育培训机构评估的内容包括办学方针、培训质量、师资队伍、组织管理、基础设施、经费保障等。
第四十七条干部教育培训主管部门负责对干部教育培训机构进行评估,也可委托中介机构进行评估。
第四十八条干部教育培训管理部门应当充分运用评估结果,对干部教育培训机构的建设与发展提出指导性意见。干部教育培训机构应当根据评估结果,改进干部教育培训工作。
第四十九条各级党委和政府及其有关工作部门、干部教育培训机构、干部所在单位和干部本人必须严格执行本条例,自觉接受组织监督、群众监督和社会监督。
第五十条干部教育培训主管部门按照干部管理权限,会同有关部门对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和贯彻执行本条例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制止和纠正违反本条例的行为,并对有关责任人员提出处理意见和建议。
第五十一条干部因故未按规定参加教育培训或者未达到教育培训要求的,应当及时补训。对无正当理由不参加教育培训的,给予批评教育直至组织处理。
干部在参加教育培训期间违反有关规定和纪律的,视情节轻重,给予批评教育直至纪律处分。
第五十二条干部所在单位未按规定履行干部教育培训职责的,由干部教育培训管理部门责令其限期整改,并在一定范围内给予通报批评。
第五十三条干部教育培训机构和干部所在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干部教育培训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整改;逾期不改的,给予通报批评;情节严重的,由有关部门对负有主要责任的领导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给予纪律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