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培训教新利体育育机构的培训十篇
栏目:新利体育资讯 发布时间:2023-07-19
 在国家安监总局大力推进改革创新的形势下,全国共建立了3千多家经国家安监总局、省安监局认定的安全教育培训机构,四级安全教育培训基地网络已初步建成。  安全教育培训质量影响着全国安全生产形势的稳定好转。虽然早在2007年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就印发了《一、二级安全培训机构认定标准(试行)》(以下简称暂际准》),但是在每3年一次的机构复审评估工作中,发现大部分一、二级机构“重硬件建设轻队伍建设,重培训办班

  在国家安监总局大力推进改革创新的形势下,全国共建立了3千多家经国家安监总局、省安监局认定的安全教育培训机构,四级安全教育培训基地网络已初步建成。

  安全教育培训质量影响着全国安全生产形势的稳定好转。虽然早在2007年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就印发了《一、二级安全培训机构认定标准(试行)》(以下简称暂际准》),但是在每3年一次的机构复审评估工作中,发现大部分一、二级机构“重硬件建设轻队伍建设,重培训办班轻培训研究”,三、四级机构更是基本上“只重培训办班,不重机构建设,不重培训质量”。总体上安全教育培训质量不容乐观。安全教育培训整体质量的进一步提升,这些专业技术服务机构才可能真正胜任作为承载安全教育培训的大部分重任,才可能真正为促进全国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提供坚强的人才支持和智力保障。

  目前唯一对安全教育培训机构具有一定影响的外部管理工作便是3年一次的机构复审评估。经过两轮的全国安全生产培训机构复审评估工作,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安全教育培训管理的规范和安全教育培训质量的提升,但通过复审评估工作也反映出机构存在的各种不足。安监总局孙华山副局长明确指出,我国目前在安全教育培训、安全学科建设和安全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等方面与党中央国务院以及总局党组的要求、与新时期安全生产工作需要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

  标准化是指为了在一定的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实际的或潜在的问题制定共同的和重复使用的规则的活动,包括制定、及实施标准的过程。安全教育培训机构尽管类型不一、级别不同,培训项目和服务手段各异,但每个培训项目的开发和设计、招生、教学组织与实施等却是重复性的活动。这些重复性活动的存在是标准化管理的基础,也是通过标准化管理建立最佳秩序的条件。

  安全教育培训是一种服务已是共识,而服务一旦被提供即被消费,用评估的方法来控制质量永远为时已晚。因此,事先设计服务标准,实现全过程管理确保服务始终无误地遵循标准,是保证服务质量的重要手段。

  标准化管理有两个重要特征:一是必须符合外部标准,对于安全教育培训机构来说,国家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要求、标准规范均是必须遵守的外部标准;二是必须有明确的内部标准,对于安全教育培训机构来说,主要是其所倡导的安全教育培训理念和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为基础的管理体系。安全教育培训机构管理标准是安全教育培训机构为了保证与提高安全教育培训的质量,实现总的质量目标而规定的安全教育培训活动的具体标准,也应该既符合外部标准,也有明确的内部标准。

  依据《安全生产培训管理办法》及有关法律法规制定的《标准,认定标准中的6个一级指标是安全教育培训机构准人的必要条件,也是安全监管监察工作依法行政的重要依据。此外《标准》也是为加强安全教育培训机构管理,提高教育培训质量,适应安全教育培训的发展趋势而研究制定的,复审标准中的5个一级指标衡量安全教育培训绩效和质量。《标准共有一级指标11个,二级指标32个,覆盖了硬件条件和软件管理两方面。对于一个安全教育培训机构而言,首先必须符合《标准》的各个指标要求,这是安全教育培训机构标准化管理体系必须遵守的外部标准。

  一个安全教育培训机构在目前的四级安全教育培训体系中,就相当于一个参与市场竞争的企业。一个有竞争力的安全教育培训机构应通过提供高质量的教育培训服务赢得市场和获得政府监管部门的认可。制定明确的内部管理标准切实提升安全教育培训质量是一个机构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措施。具体来说,安全教育培训机构不但要从组织机构、安全投入、规章制度、师资队伍和专职安全管理人员队伍建设、辅助设施完善等方面严格按照标准》要求制定标准要素以保证机构硬件建设水平的逐步提高,而且还要从培训教学研究、培训组织实施及规章制度落实、档案管理、绩效评定等方面制定科学可行易操作的标准要素,实现对培训教学、教师、学员管理的有效控制,确保培训管理过程在预定控制状态下进行,以满足培训教学质量不断提升的要求。

  安全教育培训机构在建设标准化管理体系过程中,应在严格满足标准》要求的基础上,按照质量管理八项原则,严格遵循PDCA持续改进方法,突出强调安全教育培训过程控制,建设适合机构开展全面安全教育培训质量管理活动需要的标准管理体系。

  安监总局在“十二五”期间,对安全人才教育培训工作的第一个目标就是形成完善的安全教育培训法规制度和管理体系,建立健全安全教育培训岗位责任、教考分离、考核奖惩和监督检查等制度,实现工作规范化。对安全教育培训机构管理的法制化、规范化是政府监管部门的工作目标之一。

  近年来,考证培训、专业能力以及综合能力培训的发展迅速,吸引了不少大学生的加入。本文就这一现象对成都五所高校的500余名学生发放关于“大学教育与培训机构教育”的问卷进行调查;同时对四所培训机构的老师和学生进行了深入访问。

  1.95%的大学生认为大学教育趋于大众化;89%的大学生认为教育资源分配不均;65%的大学生认为中国的大学教育总的来说是成功的,在校大学生人数快速增长,为学生提供了自由发展的空间。

  2.91%的大学生认为社会上的培训机构良莠不齐,需谨慎选择;47%的大学生参加过培训机构的教育,并认为对自身的帮助很大;94%的大学生认为培训机构的商业性较强,对经济能力有较高的要求。

  调查的五所高校中大多数学生认为,培训机构教育将成为大学与用人单位的桥梁,推进大学教育的改革。但是大学生更希望大学教育能够与社会实际结合,让学生在大学教育中就能获得相应的职业素质。

  1.培训机构的老师认为,大学生普遍缺少职业素质的综合能力,培训机构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大学教育与用人单位之间的缺口。有针对性的培训让大学生在求职中更具竞争力。在当今形势下,培训机构在一定时期内将会更好更快地发展。

  2.培训机构的学生表示,培训机构的教育在一定程度上的确是必要的,能够学习到在大学中学习不到的知识和能力,更加注重实践。但是在选择时一定要结合自己的需要,不能盲目听从宣传。另外,培训机构的教育是一个入口,自己的努力和坚持才是关键。

  目前的大学教育在很大程度上仍是以往传统的延续,教学内容和方法陈旧落后现象普遍,职业素质教育几乎空白,这种与实际社会的脱节是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国家将过多的资源分配给了重点大学,造成少数大学过度发展甚至资源滥用,而更多的大学却面临严重的资源不足的现状,导致教学质量不高;无论是大学的教科书还是教授掌握的知识,实际上都与社会和企业实际应用和需求水平有较大的差距,而目前我国大学重视知识教育,在能力和道德教育方面的欠缺比较严重。

  培训机构具有商业性质,在大学教育与社会的脱节之处抓住商业机遇应运而生,是社会发展的产物;其运营模式能抓住学生的需要,进行更好的宣传,推进了自身的发展;为学生提供的教育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满足学生的需求,在就业难的背景下,发展越来越好。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大学毕业生大量增加;社会和企业的实际应用对应聘者的能力素质有了更高的要求,而在一定时间内,大学教育不能完全满足实际需要。因此大学生需要额外的教育来弥补自身知识能力的不足,以更好地步入社会。

  1.大学在短时间内大规模招生,在数量上实现了飞跃,但是在质上并没有做好充足的准备,不能很好地满足学生的切实需要。因此,更应注重教育资源的整合分配。

  大学的理念在很大程度上脱离实际运用,职业素质教育几乎是空白。因此,大学应当结合培训机构的成功范例,为学生提供切实的教育辅导,做到与社会的紧密链接;

  大学应抓好教育质量的监管。教育工作者必须为人师表,不能急功近利而影响教育质量以及学风。对于违背教育本质的工作者应当予以惩戒。另外,大学应建立淘汰制,营造好的学习氛围,严把质量关。

  2.大学生应当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真正地学习对自己对社会有用的知识能力,注重素质的全面提高和自我价值的实现;

  大学生应当充分利用学校的教育资源,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并积极寻找其他有效途径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做到身心的全面发展和能力的综合提高;

  对于就业难问题不能一味归咎于学校教育,应当看到自己的问题并积极地了解社会需要市场需求,主动弥补自己的不足,为自己的求职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

  中国大学教育这些年快速发展,至少实现了高等教育大众化,这是不容置疑的成功之处。在实现量的进步的同时,更要注重质的提升。若想培育出优秀人才为中国的未来科技经济做贡献,我们一定要有一流的大学教育。培训机构教育的出现及其快速发展表明了大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为了中国大学教育事业更快更好的发展,为了学生自身的发展,大学教育和学生都应主动地寻找自身的问题并积极应对。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中国的教育事业一定会取得更大的进步。

  《2010―2020年干部教育培训改革纲要》指出,干部教育培训改革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要“形成遵循干部成长规律和教育培训规律,培训理念、内容和方式不断创新,更具针对性和吸引力感染力的教育培训模式”。对于干部教育培训机构而言,要想在办学中始终突出特色,真正形成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核心竞争力,就必须不断在已有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坚持改革创新,坚持探索实践,综合各种培训方式方法的优长,建构起一种具有鲜明自身特色,别人难以复制和取代的教学模式。建设主题教室,就是旨在为干部教育培训机构探索教学模式创新,搭建一个良好的实践创新平台。如何定位好、设计好、应用好主题教室,对探索教学模式创新具有重要意义,值得深入思考和认真研究。

  首先,建设主题教室应明确“主题”所指。它是教师构思教学设计的基本依据和根本意图,是教学目标最主要的体现,是教学的“思想灵魂”,是实现教学价值的内核。“课堂教学本身是一个艺术化的实体,是不同对象围绕适当话题进行思想交流,实现育人共进目标的过程化载体,是一个艺术化的思想运作系统。”[1]确立了教学“主题”,教师就可以根据“主题”进行有效的教学环节设计,使教学逻辑严密而紧凑;学员则可以依据“主题”进行思想交流,思考问题就有了明确的突破方向和延伸空间。适当合理的教学“主题”,对提高教学的思想内涵、增强教学育人功能具有重要作用。干部教育工作的教学要求和培训特征,决定了围绕特定“主题”开展教学培训,是干部教育培训机构的主要工作内容。在干部教育培训机构建设主题教室,其所指“主题”,就是上述的具有特定意义的教学“主题”。

  其次,建设主题教室应重视教室环境对身处其中个体的重要影响作用。在主题教室建设中,要对教室布置的教育性和艺术性给予应有关注,努力将教室环境作为一个有效载体和平台,营造出科学健康的学习环境,这对提升教学效果是十分有益的。可以这样看,教室环境是一种包含了明暗、色彩、展板、装饰物等诸多因素在内的、类似物理中所说“场”的存在,身处其中的个体,或多或少会受到这个“场”显性或隐性的影响。不同的学员,因为学习经历不同、学习动机和学习情趣各异,受到环境影响的效果也不同。但不能否认,在一定程度上,教室环境确实可以起到默默告诉学习者、影响学习者的作用。人具有适应环境的特征,在环境与人之间,始终存在持续的互动。在教室这个具体环境中,这种互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环境对于人的,即环境承载的物理或人文价值对学习者有潜在的教育影响;二是人对于环境的,即学习者作为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主动参与环境设计,既是对环境的丰富,也是一个自我教育的过程。这种互动将会给不同的人留下不同的体验认知,是一种间接的、内隐的、通过受教育者无意识的、非特定的心理反应发生作用的教育影响因素。从这个意义上讲,按照“课程即经验”的认识,教室环境可以看作是隐性课程。既然教室环境作为一种课程存在,就应该在实践中充分发挥它的作用,让教室成为“主动说话”、“说有意义的话”的课程。

  如上所述,可以把“主题教室”看作围绕一定教学“主题”设计的教育环境,当成一种隐性课程,它对学员的影响具有弥散性、普遍性和持久性。也就是说,主题教室对在其间进行教学活动的学员,它的影响是润物无声地进行着的。在主题教室这个环境中,通过综合各个方面有形、无形的,物质和精神等多方面的隐性因素,可以使学员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和熏陶。这种感染和熏陶,虽然表面上看作用似乎十分细微,但却能渗透到教室的每一个角落,通过对学员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影响,作用于他们的心理和行为,从而产生持久而深刻的影响,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作用。因此,干部教育培训机构建设主题教室,某种程度上,进行的也是一种隐形课程建设,作为一般意义上课程建设的重要补充,对于提高干部教育培训质量,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干部教育培训机构在办学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室内教学和现场教学之间、不同现场教学之间,教学内容重复的现象,这也是学员经常反映的热点问题。建设主题教室,为干部教育培训机构整合已有的各类教室、现场教学点等教学资源,构成层次更加丰富、功能更加完备的教学空间体系,围绕不同教学主题,统筹现场教学和室内教学,避免内容重复,提高教学水平提供了新的契机和重要平台。

  建设主题教室,可以进一步强化大党性教育的主题。党性教育是当前干部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理论联系实际是党性的重要内容之一。帮助学员了解实际、掌握实情,清醒认识和准确把握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是加强党性修养的前提和基础。因此,在教学中,需要把国情教育提升到党性教育的层面看待,通过组织学员了解当地在经济社会各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和发生的深刻变化,使他们进一步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和决心。主题教室建设如何适应这方面的要求,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在实践中作出了新的探索,把“西部国情”主题教室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延安时代”、“延安精神”等其他3个主题教室统筹在党性教育的大主题下,进一步凝练出更加鲜明的教学主题,明确的教学目标,在大党性教育的思路下,安排教学内容。

  建设主题教室,有利于创新教学资源的利用方式。教学资源是干部教育培训机构办学的重要基础。以中国延安干部学院为例,党在延安十三年留下了丰富的红色历史资源,这些资源,既有不可移动的革命旧址遗迹资源、可查可寻的文献资源,还有历史亲历者的记忆资源和国情实践资源。而主题教室的建设,对推动干部教育培训机构站在一个更高角度,从全局视角出发,深入挖掘、整理这些宝贵资源,分析、完善、构建新的教学资源体系将发挥重要作用。应该从教学主题出发,注重挖掘不同教学资源的内涵,针对不同类型教学资源的特点,多视角、多方式地加以运用,努力建立起主题明确、内容丰富、结构合理、相互支撑的教学资源体系,为教学科研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重要保证。比如,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在主题教室建设中,同时运用革命文物、历史文献、老照片、图书资料、电子资源等,为学员提供历史与现实紧密结合、多维度的教学资源利用空间。

  建设主题教室,有助于促进现场和室内教学课的统筹。现场教学是近年来一些干部教育培训机构办学的重要特色,研究式教学是提升室内教学质量的有效方法。主题教室的建设,有利于进一步促进干部教育培训机构统筹现场教学和室内教学课程。比如,结合主题教室的教学主题,根据不同班次、不同层次学员的培训需求,对教学模块进行更加精确的整合,不断提高培训的针对性;从教学主题出发,统筹课程内容,把现场教学和室内教学课程内容放在一个更大的综合性课程框架内加以审视和取舍,对于需要在现场讲的课程,进一步提炼观点,精简内容,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课堂上不再重复;对于适合展开讨论、能够启人深思的问题,尽量安排在主题教室开展教学,以提高教学深度和培训质量;借助主题教室这个平台,增强教学的研究性,充分发挥学员的主体性作用,开展更加灵活多样的研讨,真正实现教学相长、学学相长。

  《2010―2020年干部教育培训改革纲要》提出,要“创新培训方式方法”,“改进讲授式教学,推广研究式、案例式、体验式、模拟式教学。”可见,研究式教学是提高干部教育培训质量的有效方式。依托主题教室,干部教育培训机构可以结合自身实际,进一步在办学中推广研究式教学。

  “研究式教学是指把研究问题贯穿于教学全过程,以学员研究问题为主,教师讲授知识为辅,通过教学双方互动,实现过程控制的教学方式。研究式教学是一种积极的教学过程,同时也是学员在学习中自己探索问题的学习方法。它是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强调学员牢固树立探究式学习的意识,培养创新精神,并有组织地提高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不难看出,研究式教学是对传统的教师教学方式和学员学习方式的一种改进和创新,它着眼于素质教育,通过提倡教师研究式地“教”和学员研究式地“学”,来培养学员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一种更适合于当前干部教育培训的教学方法。

  在主题教室开展研究式教学,应该以问题为中心。即在“问题”的情景中,教师引导学员围绕“问题”主动探索、发现事物发展的起因和规律,从而提高学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获得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强化和提升。与传统培训模式相比,这种培训模式具有两个关键特征: 一是围绕“问题”开展教学。对于以短期培训为主的干部教育培训机构而言,在有限的时间里,学员难以按照一般学科的逻辑线索来寻找学习起点,而“问题”恰是最佳的起点。培训机构的教学内容可以围绕“问题”而设计,对学员来说,“问题”是学习的起点,是增长知识、提高认识的依据,也是提升情感、增强态度和筑建价值观的抓手。二是实现教师角色的转变。与传统模式相比,这种培训模式中的教师角色应该有较大转变。教师不再仅仅作为知识的讲解者或传授者,其作用也不再局限于课堂讲授,而应该更加注重课前的方案设计、课中的教学推动、课后的评价反馈,在充分发挥和调动学员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如何实施“以问题为中心”的研究式教学?首先,要将教学目标要求设置和预定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教学开始的时候,就要对教学成果进行规划和预判。比如,在中国延安干部学院的“延安时代”主题教室,可以要求学员结合各自工作实际,制订密切联系群众的工作计划书,向教师和其他学员解释说明该计划,并当场接受大家对计划的提问。这里的关键,就是要有时间限制,学员必须在规定时间内拿出成果。其次,在主题教室范围内尽可能配置好所有相关教学资源。学员在学习过程中,遇到一个问题后,需要寻求一些学习资源来帮助解决问题。在有限的时间内,完全让学员自己去寻找是不现实的,教师应当充分利用主题教室内配备的各种相关资源――可以是常规文献资料,也可以是音像资料,还可以是网络资源。但是,这些资源应该是提供间接性的帮助而不是提供直接答案。其三,设置好中心问题。“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如何在教学中设置“问题”是关键。比如,在教学过程中设置这样四种模式的问题:“泥沼型问题(问题涉及到纷繁复杂的各方各面,而各个因素之间又互相牵连,互相牵制);两难型问题(虽然知道什么是错的,但是要纠正这一错误却要以牺牲组织的另一些重要的目标为代价);常规型问题(大多数领导干部经常会遇到,但又每每感到棘手的问题);实施型问题(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常遇到来自各方面阻力的问题)。”[3]第四,还要注重设计情景。很大程度上,知识和情感是具有认知和感性能力的个体在具体情境中,通过与情境的相互作用建构生成的。因此,教师必须最大限度地促进学员与情境的交互作用,利用口头讲述、文献材料、音像资料、历史文物等资源,将问题的背景、情况、性状等呈现给学员,给学员再现或者回放这些情景,以增强其解决问题和感知精神的过程的真实性。

  在设置中心问题过程中,还应注意所提问题与学员的关联性。一般而言,提出的问题与学员工作阅历、学习经历、生活经验关联越紧密,越有利于学员将外部的学习压力转换为内在的学习动力。所以,在设计问题过程中,需要认真研究哪些是学员关注的、身边最常发生的事情,从学员的工作实际和生活经验中寻找问题。这样,可以使学员对问题产生亲切感,更好地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如前所述,某种程度上,主题教室是一种隐性课程。因此,主题教室的环境设置既是课程实施的条件,又可以看成课程内容的有机组成部分。它的人文特性对学员具有潜在的深刻影响,所承载的隐含信息更容易在无形中被学员接受,并内化为学员的思想观念,从而最终以一定的行为方式表现出来。因此,只有赋予主题教室以丰富的人文特性,让其承载一定的人文价值,才能发挥强大的教育功能,从而达到不知不觉中塑人于无形的培训效果。也就是说,精心设计和开发利用主题教室的学习环境十分重要。

  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的应用领域已由制造业逐渐向服务行业扩展,在21世纪将有越来越多的各类服务型组织通过实施ISO9000国际质量标准改善和提高组织的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服务行业的组织,诸如:电信、邮政、银行、医院、开发区、商场、酒店、政府机构等不断加入到实施ISO9000国际标准的行列,而其中教育培训机构采用ISO9000质量体系标准成为一个值得关注的新领域。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办学形式更趋多样化,我国教育与国外教育之间的合作与交流会迅速扩大、同时也将面临国外教育机构的竞争。另外,如何确保教学的质量,培养满足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是当前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2005年底,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将职业技能培训作为了各项工作中的重点,并突出强调了教育质量的重要性。因此,在职业培训行业引入ISO9000族标准国际认证已成为职业培训界和广大质量认证工作者的共识。本文以培训机构的现状分析和ISO9000国际认证的实践人手,分析了职业教育和培训机构实施ISO9000质量体系的必要性、内容、思路和意义。希望更多的专家来共同探讨职业教育和培训的质量认证,促进职业教育和培训机构的建设与发展。

  ISO是一个组织的英语简称。其全称是International?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翻译成中文就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现已制定出国际标准共10300多个,主要涉及各行各业各种产品(包括服务产品、知识产品等)的技术规范。ISO的宗旨是“在世界上促进标准化及其相关活动的发展,以便于商品和服务的国际交换,在智力、科学、技术和经济领域开展合作”。该组织是目前世界上最大、最具权威的国际性标准化机构。

  ISO9000标准的要求是通用,适用于任何类型、规模和产品的组织。目前,全球已普遍推行ISO9000系列标准,其应用范围已经由制造业扩展到政府管理机构、金融机构、房地产部门、航空以及各级各类教育机构等39个行业,其中教育排在第37个行业。在教育机构中通过引进、实施ISO9000管理体系,可以规范管理程序、强化管理过程,使管理工作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形成与国际接轨的管理模式。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早在1972年就明确指出:“许多工业体系中的新管理程序,都可以实际应用于教育,不仅在全国范围可以这样做,而且在一个教育机构内部也可以这样做。”1992年,英国的University of Wolvenhampton成为全球第一家进行ISO9000质量认证的大学。美国的宾夕法尼亚兰开斯特学区是世界上第一个以ISO9001质量认证体系标准进行管理的学区。据不完全统计,当年美国就已有220所高等院校(其中包括哈佛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等名校)和教育机构采用ISO9000标准。

  在中国,目前已有30余所高职高专院校采用了ISO9000族标准建立了质量管理体系,并通过了国内质量认证机构的认证。其中,青岛远洋船员学院首先将ISO9000标准应用于高等职业教育和培训。在天津,2006年初连邦教育又进一步将ISO9000标准应用于职业培训行业。西安地区已有西安电力工业学校、陕西中医学院、西北工业大学等院校,陆续顺利通过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这些成功经验表明,将ISO9000国际标准移植到职业培训领域是完全可行的。

  品质源于对于细节的关注。对于一个培训机构来说,贯彻ISO9000意味着从教学硬件设施、师资队伍管理、市场调研后的课程设置以及从学员咨询开始全过程的严格控制。当然,ISO9000提供的是一套先进、完善的管理体系,学习贯彻、彻底执行才能使培训机构真正受益,而不仅仅流于形式。

  负责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的认证机构都是经过国家认可机构认可的权威机构,对培训机构的质量体系审核是非常严格的。这样,对于培训机构内部来说,可按照经过严格审核的国际标准化质量体系进行质量管理,真正达到法治化、科学化的要求,极大地提高工作效率和产品合格率,迅速提高培训机构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对于培训机构外部来说,当学员得知供方按照国际标准实行管理,拿到了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证书,并且有认证机构的严格审核和定期监督,就可以确信该培训机构是能够稳定地进行教学,并且教学质量是有保证的。可以说,在这两方面都收到了立竿见影的功效。因此,在职业培训机构引入ISO9000质量认证体系是非常必要的,主要表现在:

  职业培训的国际合作与交流,需要一套被各国认可的质量保证体系标准。在国际的交流与合作中,国内各种职业资格证书有不被国外认可的可能性,如果将ISO标准广泛应用于职业技能培训管理,中国培训业将会呈现出新的国际形象,有利于增强出国人员在国际上求职、求学的竞争力。

  长期以来,我国职业培训教育的评价没有一套完善的标准化的规范来约束服务、保证质量,管理欠规范甚至带有一定程度的主观随意性。采用ISO标准对培训管理的各项工作进行规范和评价,可以确认其质量体系是否具有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能力,从而值得社会和消费者予以信赖。

  随着社会就业问题的日益突出,社会对人才质量的要求更高了,拥有一技之长的复合型人才越来越受社会的青睐。职业培训机构作为培养复合型人才的摇篮,有责任并且有义务对学员的学习质量负责。而且,职业培训机构多为民办机构,NI]为了生存和发展,为了创名牌、树形象、争效益,也必须向社会提供高质量的教学“产品”。ISO则为职业培训的质量意识确立了国际标准。

  由于职业培训机构的办学机制非常灵活,仅就西安培训行业来说就有近300家,他们的办学水平、教学质量参差不齐,同时由于教育行业产品的无形性以及后续性等特点,普通消费者很难凭自己的能力和经验来判断培训机构对教育质量的保证能力。因此,除了培训机构品牌外,提供更为具体和客观的依据来保证其质量是培训市场发展的需要,而国际质量认证体系ISO9000不但能够规范和提升服务质量,也为消费者提供了一套更为科学和客观的评判依据。

  职业培训机构的教育服务质量体系是实施教育质量管理所必需的组织结构、程序、过程和资源。任何一个职业培训机构要建立培训服务质量体系,首先要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精干、高效的组织结构,并制定文件化的教育程序,完善培训网络,有效地配置师资、设施等资源。这些文件的编制是借鉴国际办学经验,使教育质量管理走向国际化的重要途径。ISO9000质量认证通常要经过以下几个阶段:(1)调查、培训与体系策划;(2)编写和审定质量体系文件、培训内部审核员;(3)体系运行;(4)内部审核;(5)申办认证。

  教育质量手册中所对应的教学要素包括:管理职责,质量体系,资源管理,教学服务实现的策划,与顾客有关的过程,开办新专业程序,采购,教学服务提供过程的控制(其中包括招生,入学,教学计划和大纲的编制,教学文件和资料控制,产品标识与可追溯性,产品防护),顾客满意度测量,教学服务质量的监视和测量,不合格教学服务结果的控制,数据分析控制,改进控制等程序。

  职业培训机构的质量体系程序文件是各类教学管理文件,根据不同学校的特点可包括以下内容:(1)开办新专业方案;(2)招生计划;(3)学员学籍管理办法;(4)关于排课、停课等的规定等。

  为了提高培训质量,可以编制教师岗位工作规范和学生行为规范。如:(1)教师工作规范;(2)兼职教师管理办法;(3)学生行为规范;(4)学员违纪处分条例;(5)学员考勤管理制度等。

  教育培训机构的主要教学质量记录有:(1)教学服务要求评审表;(2)报名表;(3)教学质量反馈表;(4)开办新专业输入清单;(5)开办新专业评审报告;(6)课堂质量评估表;(7)教师评价反馈表;(8)教师签到表;(9)代课记录;(10)顾客满意度测量表等。

  职业教育和培训机构服务质量体系的运行,首先要充分听取学生和员工的反映,实事求是地对体系进行调整,使之符合职业培训行业的自身规律,切不可盲目照搬,检验培训质量体系的唯一标准是“产品”的质量。

  ISO9000族标准的核心是通过建立、实施、保持和改进质量管理体系来“证实其有能力稳定地提供给顾客符合法律法规要求的产品”。教育培训领域引入ISO9000的核心意义在于增强顾客的满意度,以贯彻“以顾客为关注焦点”的原则。

  [S09000标准强调质量管理8项原则,原则的第一条“以顾客为关注焦点”,就是要求理解顾客当前和未来的需求和期望,满足顾客要求并争取超越顾客期望。职业培训机构的顾客就是学生、家长和社会。普通消费者很难凭自己的能力和经验来判断职业培训机构对教育质量的保证能力。因此,为广大顾客提供更为具体和客观的依据来保证其质量是职业培训市场发展的需要。

  由于ISO9000标准强调建立正规系统的文件化管理体系,把文件作为必须强制性执行的“法规”,文件对每一项质量活动“做什么”、“谁来做”、“在哪里做”、“什么时候做”、“怎样去做”都规定得很清楚,这种严格的规范性程序文件,使职业培训机构的各项工作始终处于一种“法治”状态。

  随着某电网公司“物资一体化”工作思路的提出及物资一体化、集约化管理方式的不断深化,作为物资一体化管理和服务的主体――省级物资机构迎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寻找好设备,关键之一就是人的因素。一般而言,人员的素质、能力和技能达到规定的要求,就很容易发现问题,找到好的设备。基于目前人力资源条件限制,要让人员的素质、能力和技能满足规定要求,最快捷的方式之一就是通过培训。

  2014年,某电网公司系统举办各类培训班7882期,培训56.7万人次,其中该公司物资部举办专业培训班10期,培训1750人次;某省级公司物资部举办专业培训6期,培训1340人次;省级物资企业举办各类培训74期,累计3339人次。

  目前针对物资、物流方面的培训,某电网公司提出了比较合理的培训指导意见,充分体现了分层、分类、分专业培训的主导思想,根据以上培训指导意见,网、省两级公司以及各单位每年下半年均开展下一年度的培训需求调查,并根据调查结果进行分析,提出下年度的培训计划,根据培训计划开展相应的培训。

  我们可以看出,网、省两级公司物资机构对培训非常重视,每年举办大量的培训班,培训资源向一线倾斜,为提升一线员工的综合素质,为保证实现安全生产、确保设备材料的质量可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我们还不能够完全通过目前的培训工作达到各岗位对员工的要求,尤其是针对专业技术、生产(技能)岗位上的一线员工。存在一些普遍现象或问题,主要表现在:

  1.培训针对性不足。目前从上到下培训计划主要依据需求调查及其调查结果分析,需求调查虽然能够比较准确地反应个人的需求,但也存在个人主观因素和个人认知的差别,需求调查往往是将个人需求反馈给组织,不一定能够满足组织或单位的需要;同时需求调查也无法全面掌握上岗人员的所掌握知识情况,培训就缺乏针对性。

  2.实操技能培训较少。对于物资、物流技能类培训,实操效果往往比讲台授课培训效果好得多,如驻厂设备监理、厂内机动车辆驾驶、起重机械、道路运输等,这些虽有国家强制取证要求,但内部经常开展这类技能实操培训可以较好实现取证之后业务技能恢复、熟练和提升。在实际培训过程中,由于场地、设备及器具的限制,实操技能培训往往较少。

  3.物资机构缺乏培养核心技术人员条件。目前各省级物资机构大量参与合同签订、设备监造和材料抽检等工作,在实际工作中,需要大量掌握相关技术知识,需要读懂设计规范、出厂试验、材料检验等等各项技术参数,需要与设计单位、技术支持、生产厂商等单位进行大量的沟通、协作和监督,这些都需要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参与,但目前的物资机构缺乏培养核心技术人员条件。

  4.培训质量不高,手段缺乏创新。从现阶段看,教育培训方式较为单一,手段比较落后。传统的“填鸭式”和“灌输式”教育仍是主要方式和方法。根据对部分干部和员工的调查结果显示,有86%的人认为教育培训方式不活,手段滞后,不能满足干部员工的实际需要,通过调查,大部分干部员工更希望教学方法实现互动性、学习载体实现多样性。

  1.建立岗位胜任能力模型,发挥岗位胜任能力培训优势。我们知道,任何一个岗位均有岗位职责及对应的能力要求,能力一般分为通用类能力和鉴别类能力,鉴别类能力又分为职能核心能力和专业能力。通过建立岗位胜任能力模型并对上岗人员进行评价和评估,可以得出比较客观的能力提升要求,培训因而更有针对性,同时也体现了“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下面列举品质控制某抽检岗位能力素质模型。

  2.对上岗人员进行评价和评估。根据每一个岗位的岗位胜任能力模型,对每一个上岗人员岗位胜任能力逐一进行分析,列些员工技能清单库。结合岗位要求,对照人员能力素质现状,提出具体的评价和建议,可以从电力行业知识、企业管理、物资供应管理、物流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财务基础知识、计算机操作、法律法规知识、沟通与协调、持证上岗等多方面提出具体而有针对性的要求,让上岗员工明白自己差距和努力方向,解决了培训的针对性问题。

  3.建立物资、物流技能培训站。建立物资、物流技能培训站,科级解决实操培训问题。以各省物资机构为平台,建立物资、物流技能培训中心(站),各培训中心(站)物流实操培训分为通用类和特色类,各省通用类培训内容和要求基本相同,结合自身特点或特色,各省可以建立特色类培训项目,同时特色类培训项目可以进行资源共享。

  4.委托技术机构,协助培养专业技术人才。可以与相关电力设计院、电力试验研究院,变压器、断路器、开关等生产厂商建立联合培养计划,有针对性、有计划地派遣相关人员参与全过程学习,甚至直接参与相关设计和试验。针对学习人员提出具体的要求,以及要求达到的效果,并根据工作需要参与相关工作。

  通过建立岗位胜任能力模型、开展实操技能培训,委托技术机构联合培养专业技术人员,既能真实、客观了解员工的实际情况,实现对员工差异化培训,增强员工的综合能力和素质,也能提升物流机构的技术、装备能力和水平,从而实现为企业和电网建设提供更好的设备,发现更好的供应商,最终实现企业发展和人员发展的共赢。

  [1]于洋,赵路.浅谈电力企业职工教育培训工作[J].中国电力教育,2006(5)

  中小学培训行业刚开始还只是一个很普通、很平常的利润不高的行业,资本投入小、运作规模不大。但是短短几年的时间,中小学培训行业已经发生了质的变化:参加课外培训的学生人数越来越多;家庭用于孩子参加课外培训的费用逐年上升;中小学培训领域逐渐出现一些领头的企业;一些国外的机构也纷纷投资于中小学培训领域。

  各类培训机构日益增多,竞争激烈,如何在众多的培训机构发挥本机构的优势,采取合理的竞争战略,是培训机构需要考虑的严肃问题。

  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 ,以法国社会学家拉图尔 Bruno Latour 、卡龙 Michel Callon 以及英国的劳John Law 为核心的巴黎学派,不满意爱丁堡学派的“强纲领”关于 “内部”和“外部”、“认识”和“社会”、“宏观”和“微观”问题的分析,结合实验室人类学研究,提出了一种新的研究纲领,即行动者网络理论 Actor Network Theory ,简称ANT 。

  “行动者网络理论是一系列破除关于知识、主体性、自然世界与社会世界的核心假设的分析方式和思考。”行动者网络理论中的“行动者”既指人类,也指非人的存在和力量。一切人和非人都以同等重要的位置被放置一个异质性的网络中。行动者网络理论研究了人和非人行动者相互作用并形成的异质性网络,解除了自然和社会的二元对立,消除了人和非人的鸿沟。

  拉图尔批判了布鲁尔的“强纲领”,指出“强纲领”的对称性原则根本就是不对称,并提出广义相对论。完全对称的处理自然和社会、微观和宏观、认识与存在等之间的关系。广义对称性认为对科学对象的解释不能单从自然的,或社会的方面来考虑。打破了西方一直以来的主客二分的格局,在行动者网络理论看来,没有主客之分,一个物体既可能是主体,也可能是客体。“我们的广义相对性原则不在于自然实在论和社会实在论之间的替换,而是把自然和社会作为孪生的结果,当我们对两者中的一方更感兴趣时,另一方就成了背景”

  行动者网络理论也成为异质建构论。这个网络是由异质的行动者共同构建出来的,凡是参与到这个网络中的各种因素都是行动者,也称为异质性网络(heterogeneous network)。参与到活动中的因素越多,网络的结构越复杂,异质性越强,行动者网络越具有动态性。从网络的混沌和无序走向稳定就是知识逐渐形成的过程。

  转译是网络连接的方法,通过转译把不同行动者的利益需求等连接起来。它是由事实建构者给出的、关于他们自己的兴趣和他们所吸收的人的兴趣的解释。行动者不断把与其关联的其他行动者的问题和关注点用自己的语言转换出来。只有通过转译这一过程,行动者才能与行动者网络建立相对稳定的关系,它意味着一个行动者的角色要经过其他行动者的界定才能得到。成功转译需经过“必经之点”(obligatory points of passage简称OPP),就是说,要成功转译,就要让行动者感觉到被转译之后的状态好于之前的状态。通过转译每个行动者的位置在网络中被界定。转译分为四个步骤:问题化、引起兴趣、招募成员、动员。问题化是行动者必须界定问题,并让其他行动者理解只有通过对“关节点”的相互交流才能实现共同目标,经过一系列过程为网络建立奠定基础。引起兴趣是让行动者感到他们被放置在他们所期待的位置。最终的结果是使行动者加入到网络中。动员就是调动一系列的资源,使行动者以网络整体的形象示人,并代表其他行动者的利益。拉图尔的《给我一个实验室,我能举起世界》(Give me a laboratory and I will raise the world )中, 论述巴斯德及其实验室招募各种成员,并通过各种转译手段使实验室成为一个关节点,集聚了改变世界的各种力量或资源。

  XX培训机构是成立不久的一所广州中小学教育培训机构。XX教育培训机构肇始于1999年,由数位广州重点中小学名师创办,历经十余年的中小学辅导历程,积累了丰富的辅导经验,打造了一整套中小学经典教程,在家长中形成了良好的口碑。

  XX教育培训机构实际上是包括教师、学生、课程等一系列的异质性因素及其相互作用构成的网络。教育培训机构的课程设置(包括线上的APP)处于整个行动者网络的核心,它不单单是教学工具,而是一个连接点,它通过转译将教师、学生、家长、国家地方教育政策等连接起来。课程设置本质上是“强制轨道点”,因为教师的教案、作业的选择、家长选择教育机构,学生的成绩等都跟它有重大关系。

  培训机构的商品就是培训课程。培训课程是一些家长或学生选择教育机构的重要因素。培训课程是否符合学生需要、国家地方教育政策,关系着教育机构的存活。目前XX教育机构教学内容实用性强,具有针对性。但在教育教学上投入不足,缺乏系统的培训课程教案。课程安排不健全,往往是代课老师各成一体,给学生安排课程内容缺乏标准化和认可。教学研究匮乏,教研专门人才少。

  XX教育培训机构的教师可分为三类:广州中小学的教师;兼职教师,重要来源于各大高校的研究生;教育培训机构的专职老师,他们是教育培训机构的员工。XX教育培训机构兼职老师比例相对高,整体质量处于中等偏上,但是这些兼职老师教学经验不足,自身水平有所欠缺。在处理“问题学生”的时候,欠缺一些技巧。

  由于培训机构从法人性质上来讲属于民营企业或者个体企业,资金有限、公司治理制度以及薪资制度不健全使得他们招聘专职教师(他们自己的员工)比较少教育培训,这些因素都不利于培训机构师资的积累和教师队伍的稳定。教育培训机构不同于学校,教师和学生都有很大的流动性,如何在让这些不稳定的异质因素和谐的纳入这个行动者网络中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旨趣化就是激起别人的兴趣。培训机构通过一系列的措施,比如给学生承诺学会再收费、给予老师高于其他培训机构的薪酬、给予兼职老师免费培训、采取员工与机构共进步的战略等,来吸引学生、老师等。除了这些,XX教育培训机构还开展了一个“智识青年计划”,这个计划遵循“心灵和身体在路上”这个原则,每人每月五本书并进行分享,一次集体旅行。

  首先,教育机构具有试听课,在决定上课之前,学生和家长课一先进行试听一次课,满意之后,再进行上课。这样可以打消家长的顾虑,让家长看到学生是怎样上课的,放心的把孩子交给辅导机构,增加对机构的信心和认可度。教育机构实行先上课再收费的制度,每月4次课结束之后,学生满意再收费,这样可以督促老师用心备课,也增加学生对教育机构、老师的信任。

  教育机构对新来的兼职老师实行15天的免费培训,培训内容包括上课内容、上课技巧等,在业务水平上给予指导。这对兼职老师将来上课是一个很好的锻炼平台。同时,专职老师和兼职老师会在每期课程上课之前,给予一个总体规划,尽量做到课程的系统性。在上课期间,根据学生的反馈,在征得负责人的同意的基础上,对教学大纲做及时调整,这样,既能保证教学系统性又能实现个性化辅导。每星期一次的例会,汇集了来自不同学校具有不同专业背景的兼职老师和专职老师,他们之间相互交流上课心得、生活经验等。“智识青年计划”把机构的发展与个人的发展结合起来,团队与个人工发展,这个计划使每一位老师都强迫自己每月去阅读书籍,增加阅历,每个人的分享又是一大笔财富。

  教育研究一直以来都被框定在人、教育和社会的三维空间中,可见的(visible)物质世界却很难被注意到。本文运用拉图尔等人的行动者行动者网络理论分析了XX教育机构的行动者网络,把长期以来被忽略的“物”召唤回来。 XX教育培训机构这个行动者网络刚刚形成,融汇了各种异质因素,具有极大的不稳定性。要想发展壮大,就要在现有基础上,不断汲取新的元素到网络中,扩大网络。教育培训这个异质的网络面临着一个两难问题:机构刚刚形成一个行动者网络,保持现在机构的暂时稳定,谨慎对待新的异质因素的介入还是吸收新的异质因素进入,如果吸收新的因素进入,在注入活力的同时又会给教育培训机构网络带来极大的不稳定性,那么机构如何发展这些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

  [5]左璜,黄甫全.行动者网络理论:教育研究的新视界[J].教育发展研究.2012(4)

  [6]陈鸿清.百年树人-中国教育问题[M].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01,(1):183-184

  西安口碑比较好的课外辅导机构咨询电线免费热线询电线位总机号,听到提示音后再拨后几位分机号即可咨询详情):

  【热门课程】数学、语文、英语、物理、化学、生物、历史、政治、地理、奥数作文阅读

  以上的是各个学校的免费咨询电话,课程费用因年级不同、科目不同收费不同,家长如需给孩子提高学习成绩可直接拨打上面400免费电话咨询。

  免费预约试听电线免费咨询电话使用方法--先拨打前十位,听到语音提示“请输入分机号码”后按“转分机”后的几位分机号即可。您可以咨询最近校区、价格、师资等情况!

  很多家长对“个性化教育”的理解存在误区,认为“个性化”,就是“一对一”,即所谓的一对一教学模式,也就是一个老师,一个学生,一张桌子,一套教案――这就是对“个性化教育”认识和理解上的的内核所在。

  然而,尚未完全接触过一对一教育模式的孩子,则对此充满了陌生感,同时也有着极大的好奇心!学校的常规教育,采取大课堂教学模式,教师大多采取“整体划一”的授课方式,这是符合社会时代快速发展的大众化教育的基本走势。新利体育但是,随着未来社会发展与人才竞争,对人才综合素质培养的规格要求,让我们不得不忧虑孩子的成长。让孩子接受一般的精英化教育,按照未来劳动者“知识密集型”的培养规格,增强他们适应未来社会竞争力形势,是教育方或教育者为孩子们的未来而应该考虑到的一条良好出路。

  目前各大教育机构推出的“一对一个性化”教育理念,提倡因材施教,促进孩子身心全面发展,是一定程度上精英化教育的外在表现,有效地弥补了大众化教育模下对孩子个性化培养的偏漏。其中教育机构的某些做法,也较有益地补充了学校教育,共同给孩子提供了一个全面而良好的受教育环境。

  干部教育培训评估可以分为对干部教育培训机构的评估、对干部教育培训项目的评估、对干部教育培训课程的评估以及对干部教育管理部门的评估等四个方面。干部教育培训机构是承担和实施干部教育培训项目的单位,其教学、管理、服务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培训质量和效果。因此,干部教育培训机构评估在整个干部教育工作中处于重要地位。中组部《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中对干部教育培训机构评估及具体内容提出了要求。依据中组部的精神,以气象部门为例,对干部教育培训机构评估进行探索研究。

  培训机构评估指的是干部教育培训管理部门根据一定的培训目标和质量标准,通过系统搜集干部教育培训机构的有关信息,准确了解其真实的情况,并进行科学分析,从而对干部教育培训机构的办学、培训质量等作出评价。《2001年-2005年全国干部教育培训规划》提出,“加强对干部教育培训基地的监督和办学质量的检查,逐步形成对学校办学行为和教学质量的监督机制及评价体系。”《2010-2020年干部教育培训改革纲要》明确指出,推进干部教育培训运行机制改革,激发干部教育培训机构办学活力的竞争择优机制。《2013-2017年全国干部教育培训规划》指出:“研究制定干部教育培训机构办学质量评估办法和指标体系。”《干部教育条例》则提出建立健全包括干部教育培训机构、项目及课程评估在内的干部教育培训评估制度,具体的评估内容包括7个方面:办学方针、培训质量、师资队伍、组织管理、学风建设、基础设施以及经费管理等。为贯彻落实中央的要求,气象部门在干部教育培训机构评估方面进行了探索。气象教育培训体系由气象部门培训机构、相关高校业务单位及科研院所等机构共同构成(如图1)。气象部门培训机构是气象教育培训的主体,负责组织实施全体气象从业人员的培训;气象及相关专业的高等院校是专业型和复合型气象人才的培养基地,在气象培训中具有辅助作用;气象部门相关业务单位为人员培训提供了实践基地,科研院所则可推动高层次创新人才的培养,而相关社会培训机构则是气象培训体系的有益补充。作为气象教育培训体系的主体,气象部门培训机构由部级和省级两级构成。部级包括干部学院和干部学院分院,各级培训机构分工各有侧重。干部学院主要负责培训体系的统筹牵头,对课程体系进行整体设计,承担示范培训及骨干人才培训,并对教育培训进行统一评价;干部学院分院重点按照统一布局承担部级培训任务,牵头面向所在区域的培训任务,并开发设计其特色培训项目。省级气象培训机构则主要面向本省,开展新技术推广应用培训,利用气象远程培训管理平台开展面向本省的远程培训,面向社会开展气象科普培训等。目前,部级气象部门培训机构构成1+8的格局。中国气象局气象干部培训学院作为部级气象培训机构,河北、辽宁、安徽、湖北、湖南、四川、甘肃、新疆8个分院作为部级气象培训机构的重要补充,承担部级气象培训任务;自主策划开发面向基层、区域培训的气象培训项目。为宏观指导、督促检查分院成立以来的阶段性成果,提升分院培训核心能力,针对8个分院开展自成立以来的阶段性评估。评估指标结合气象部门气象教育培训机构特色,设计主要依据3个方面:一是《2010-2020年干部教育培训改革纲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规定》《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中明确提出各级干部培训机构要增强办学实力,提高培训水平。中组部《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指出干部教育培训机构是干部参加学习培训的重要阵地,作用重大。要求构建分工明确、优势互补、布局合理、竞争有序的干部教育培训机构体系。并提出从办学方针、培训质量、师资队伍、组织管理、学风建设、基础设施、经费管理等七个方面提升干部教育培训机构资质与实力,对气象部门教育培训机构评估提出明确要求。二是根据中国气象局对气象培训体系建设的部署。按照气象教育培训发展的统一布局,《中国气象局关于加快气象培训体系建设的意见》提出加强部级培训机构能力建设。主要包括着力实施重点培训,加强课程建设、教材(课件)建设、师资队伍建设以及培训环境建设等几个方面,为气象部门教育培训机构评估指明了方向。三是根据发展规划。《中国气象局气象干部培训学院发展规划(2011-2020年)》指出加强气象教育培训的统筹规划,持续推进分院建设。主要包括凸显区域培训特色,加强特色课程、教材建设,强化师资培养,提升气象远程教育培训能力等,对分院建设内容进行了统筹。分院所在省(区)气象局围绕气象事业的发展需要,结合实际条件和地方特色,制订了分院发展规划。规划对培训任务、培训能力建设提出明确要求。气象部门教育培训机构评估以推进规划的滚动修订与落实为目的,围绕规划提出的要素制定。

  依据《干部教育条例》教育培训机构评估的内涵,设计一级指标8个,二级指标19个,三级指标43个(如表1)。基本涵盖中组部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中培训机构评估的内涵。重点按照干教条例精神以及凸显气象教育培训的特色。对特色学科、培训课程、新利体育培训质量、远程培训能力建设等进行了强调。一是办学方针(A1)。根据中组部提出办学方针体现政策水平与办学思路,设计办学定位与发展理念两个指标。办学定位体现分院建设符合党和国家的政策要求、气象事业发展的需求以及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意识。发展理念体现了遵循教育规律,建立了先进的教育理念,并体现了观念、制度以及工作上的创新。因此,包括办学定位与发展理念两个2级指标。办学定位中包括定位目标、发展规划;发展理念中包括思想观念和政策支持。二是培训业务(A2)。二级指标包括特色学科、培训项目、培训课程、培训教材、教学研究5个方面。特色学科着重考察学科建设方案以及依托于学科开设的特色培训项目;培训项目主要考察牵头策划或开发的面授和远程培训项目。培训课程主要考察课程建设和精品课程两项指标。课程建设涵盖课程建设计划、课程管理、开发课程数量等内容;精品课程考察数量以及具有教案等情况新利体育。培训教材考察教材建设以及远程课件资源。教材建设考察内容包括计划、管理、数量;远程课件资源考察课件资源数量及使用情况,面授课件不在考察范围之内。教学研究包括教育规律与方法研究、培训技术研究以及教学案例(个例)研究3个方面。三是培训质量(A3)。包括教学质量与培训效果两个二级指标。从培训设计、课程设置、教师授课3个三级指标考察教学质量的优劣程度;培训效果包括学员收获和单位评价。学员收获的涵盖意义较为广泛,包括学员培训后收获以及学员自评(工作和素质的提高程度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四是师资队伍(A4)。二级指标包括师资结构、师资建设。师资结构包括编制、结构2个三级指标;师资建设里面包括师资培养、教学团队建设、授课时数比、教师管理4个三级指标。五是组织管理(A5)。二级指标包括组织机构、管理规范。组织机构包括领导班子结构(专业、学历、职称等情况);管理人员结构(专业、学历、职称等情况)、机构设置;管理规范包括制度和档案两个方面。六是学风建设(A6)。文化建设包括厉行节约、勤俭办学以及体现气象教育培训的特色。培训纪律从学员和教师两个方面指出建立完善的学员管理办法和考核制度;强化教师队伍教风及培训纪律等。七是基础设施(A7)。与发展规划相适应的基本环境、实习实训基地、远程培训环境以及满足培训需求的食宿保障与学员活动场所。八是经费管理(A8)。包括人员经费、专项培训经费、基本建设经费的投入;以及管理规范和使用的效益情况。

  对干部教育培训机构进行评估,是干部教育培训管理部门履行宏观指导、督促检查等管制职能的具体体现,干部教育培训机构评估按照“下评一级”的方式开展。对部门和行业系统的教育培训机构评估,原则上由上一级主管部门组织。《干教条例》以此为基础,提出制定评估标准和评估办法、评估分工、评估程序等。因此,以此思路为指导,气象教育培训机构评估在评估指标建立之后,需要确定评估实施方案,方案中主要包括设计评估方法、明确组织分工、对评估进度进行安排以及设计评分办法等几个部分。(一)设计评估方法教育培训机构评估根据教育培训机构的现状组织评估实施。因此结合分院发展实际,干部学院对8个分院开展阶段评估工作,采用“分院自评”+“实地考察评估”相结合的方法。(二)明确组织分工评估工作包括负责组织、协调、指导、检查评估工作的主管部门;负责评估的实施工作部门。实施部门负责评估工作的总体协调;拟定评估方案;组建评估工作组;核查、分析、汇总上报材料;并编制阶段评估报告等。评估的协助完成部门。要求按照评估方案的要求开展自评并上报自评报告及相关佐证材料,协助完成实地考察评估。(三)制定评估进度安排主要包括4个阶段:一是评估准备阶段;二是自评阶段;三是实地考察评估阶段;四是评估总结阶段。评估准备阶段包括成立评估工作领导小组,审定评估方案和评估报告;成立评估工作组,负责拟定评估实施方案和实施。自评阶段。根据评估文件开展自评,并按照初审意见补充完善相关材料。实地考察评估阶段。组织专家组开展实地考察评估。通过听取自评报告、查阅文件资料以及对学员随机调查等方式,对照评估指标体系及指标说明,逐项打分,提出评估结论。评估总结阶段。在自评、实地考察评估的基础上,核查汇总评估数据,完成评估报告。(四)评分办法(如表2)根据评估指标及指标说明,按照A、B、C、D四档,确定43个指标自评档次。专家根据评估指标及指标说明,参考分院自评结果,量化评估分值,在0-100之间取整数打分。每个专家的最终评分为43个指标的平均值,每个分院的最终得分为所有专家评分的平均值。di是第r个专家的第i项指标的评估得分,r是评估专家的总数。

  (一)评估指标体系凸显阶段性进展气象教育培训机构评估目前正在实践中探索,该指标体系基本达到全覆盖、具有了针对性与科学性。根据2012-2015年分院建设情况设立评估指标说明对43个三级指标内涵进行详细阐述,需要随后续气象部门教育培训机构的发展情况,新利体育做相应调整,呈现动态性特征。(二)建立完善的评估业务流程和评估反馈机制气象教育培训机构在不同的阶段,相应评估指标体系侧重不同。因此,需要评估实施机构建立完整的业务工作流程,明确阶段评估目标,定期开展评估工作,对评估结果进行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反馈,达到以评促建的目的。(三)评估专家在教育培训机构评估中具有重要作用在教育培训机构评估中,需要根据评估指标编写对应的评估指标说明,指标说明的目的是进行具体阐述指标内涵,包括定量的和定性的部分。涉及具体数量上的可根据实际情况可以进行测算,但关于定性分析描述的完成情况需评估专家把握,因此,评估专家的选择尤为重要。

  干部教育培训机构评估是干部教育评估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气象局气象干部培训学院以中组部《干部教育条例》中干部教育培训机构评估的内涵及精神为指导进行了干部教育培训机构评估的实践,其相关评估指标的设计思路以及具体的评估实施可以作为其他党校、行政学院以及部委和行业系统的教育培训机构评估的借鉴,具有一定的意义。育局.

  [1]中央组织部干部教育局.《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学习辅导[M].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2015.

  [3]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网站.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公布《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规定》,2015-8-23.

  [4]新华社.授权:中央印发《2013-2017年全国干部教育培训规划》,2013-9-28.

  [5]杨萍,蒋磊,高学浩,李焕连.基于网格化课程设计的气象培训体系研究,中国气象局干部学院经验交流会,2016(4).

  [7]中国气象局.中国气象局气象干部培训学院分院建设阶段评估指标(2016年版).2015.

  [8]中国气象局.中国气象局气象干部培训学院分院建设阶段评估指标说明(2016年版),2015.

  [9]中国气象局.中国气象局气象干部培训学院分院建设阶段评估实施方案(2016年版),2015.

  [10]黄宁生.即时改变度:教师培训效果评价的新思路[J].继续教育,2016(4).

  [11]高学浩,杨萍,罗林明.面向终身教育的气象干部教育培训体系建设研究[J].继续教育,2015(2).

  [12]田燕,黄娜,孙庆,黄秋菊,马旭玲.行业干部教育培训院校专职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考——以中国气象局气象干部培训学院为例[J].继续教育,2016(3).

  在世界经济频繁波动的现代经济当中,教育培训,特别是中国的教育培训市场却处于相对稳定的地位,甚至在经济衰退侵袭很多行业的时候,中国的教育培训业却出现了勃勃的成长生机。究其原因,一是因为中国的教育行业的特殊属性,使得其与经济波动的周期有错时效应,各层人士对教育的需要是刚性需求。而且教育投资还是一项终身投资。二是因为教育培训业的反经济周期性。金融危机带来产业结构大调整,新兴产业以及新技术需要新的知识技能,危机还使得一些行业发展速度减缓,劳动力市场上求人倍率继续下降,失去工作和准备就业的人需要重新调整自己的知识技能来增加就业筹码,以便经济复苏后,找到新的工作机会,因此人们参加教育培训就变得十分紧迫和必要;三是教育培训行业不仅具有经济功能,还具有政治、社会和育人功能,政府在严峻的经济和就业危机形势下教育管理论文,对教育培训只能重视、不可轻视,必然通过加大投入和颁布各项支持性措施来促进教育培训行业的发展。但是,面对巨大市场,中国的教育培训行业迅速膨胀和发展的同时,信誉、质量等问题也都暴露无余。为了对教育培训行业更好的实施监管,在赋予教育培训市场以足够的自主发展的空间的同时,做好监督管理的工作,市场准入制度就成为了对其实施有效监管的最重要的一道门槛和保障。

  我国教育培训市场准入制度的发展是近二十年里面才得到有关部门的重视的。我国教育培训市场准入管理的法律基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等一系列配套使用管理办法。全国各省市均出台有管理办法。管理办法主要包括机构设置审批、机构变更审批、机构终止审批、招生简章审批、招生收费审批、年度审核。整套管理模式与企业管理模式相似,且审批的比重较大。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非学历教育培训机构办学许可证》的通告中所规定,各省、自辖市、自治区均出台了《关于换发非学历教育培训机构办学许可证的通知》,2010正式启用新版《中华人民共和国非学历教育培训机构办学许可证》论文开题报告范例。未取得新版办学许可证者,一律视为无证办学。无证办学均视为市场不准入。

  教育培训机构首先向教育行政部门提出设立申请。行政审批通过后颁发教育培训机构办学许可证。教育培训机构进行经营活动前招生简章和其宣传广告必须进行行政审批备案。审批备案后教育培训机构可以进行正常经营。教育培训机构应于每一年度结束后接受教育行政部门的年度审核,审核意见由教育行政部门统一公布,审核意见不能通过的机构,在整改后如果审核意见再次不能通过,取消教育培训机构办学许可证即市场不准入。

  如果市场准入门槛较低,培训机构从业范围重叠,培训行业机构过度饱和,形成恶性竞争。培训市场供求关系严重失衡必然导致不良竞争甚至恶性竞争,不得不进行价格战争,价格过低导致教育服务质量无法保证就是培训市场混乱的根源。而如果市场准入门槛较高,那些不符合办学条件无法取得许可证,没有许可证的学校难以引资改善办学条件,也无力吸引优秀教师执教,进而造成教学质量无法保证。而随着公办教育机构的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非学历教育培训机构的办学条件将更高,更难拿到许可证。如果设的门槛过高,多数学校都达不到要求时,门槛也就没了存在的必要。

  教育培训市场不仅完成了数量上的飞跃,而且还渐渐由点及面形成了涵盖各类教育培训方向的网络,如今教育培训不仅仅是我们熟悉的IT、语言、基础课程等几大类,艺术、职业技能、学位资格、婴儿教育、亲子教育等一些新奇的课程变得随处可见,几乎所有消费者能想到的培训项目都已经成为了现实,而传统的几大培训项目的课程针对性也越来越强,划分的越来越细。而我国的教育培训市场准入资质标准是针对学校特点设置的教育管理论文,并没有针对教育培训机构设置。教育培训机构具有的教学期短和授课灵活和教学内容市场化以及学生少、对场地要求不高,这些特点并没有被资质设置所体现。这样一来就出现了真空的无标准可依的局面。因为没有具体的资质标准,资质审批中的规范化和法制化就遭到了挑战。

  教育培训机构出现问题,投诉者首先会找到资质审批单位。资质审批单位为了躲避相应责任,制定了极其苛刻的资质标准和极其繁杂的审批程序。教育培训机构为申请资质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这都在客观上增加了非学历教育培训机构的负担,忽视了培训市场培育的过程,不利于非学历教育培训机构做大做强,限制了非学历教育培训机构发展。

  目前,国内不同城市的培训机构,审批部门都有所差异,有的培训机构是教育部门审批的,有的是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审批的,还有工商部门审批的,这就导致教育培训市场的监管缺位,管理混乱。近几年由于对非学历教育培训机构监管严格,办学门槛高,这些教育辅导机构几乎都达不到办学所需条件,于是打起擦边球,都打着“教育咨询公司”的幌子,私下开展教育培训。

  市场容量主要是指教育培训服务的需求量,市场预测有助于教育培训机构营销管理者制定正确的营销决策,有助于教育培训机构掌握新知识、教育产品、增强教育培训机构的竞争能力,同时市场容量的测定也是教育培训机构制定科学计划的重要依据。教育培训的市场容量是控制市场中培训机构数量的重要依据。各个地区可以根据一定时期的教育培训需求总量,综合考虑现有的教育培训机构存量,来确定一定时期之内的教育培训机构的市场总量规模和准入的进度安排。

  教育培训机构资质标准的设定应当适应本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符合地区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和实际需求,教育培训机构本身有着很多自己的特点,这些独有的特点是其生存之道论文开题报告范例。对于不同种类不同规模的教育培训机构应当有不同的资质标准。第一资质必须有详细的分类主要应参考以下几个因素:培训内容、培训层次、培训规模。第二资质必须由教育部门统一发证,由专业评审委员会统一制定资质标准。第三资质必须是动态的必须和市场接轨做到与时俱进。

  积极推行并联审批、全程代办服务、一表受理、告知承诺、集中年检、网上协同审批等服务模式。进一步完善联席审核制度,联席审核应该实行一次性集中告知、统一受理、集中办件、承诺办件、特事特办、先批后办。并实行超时默认制、缺席默认制。实行牵头部门负责制各牵头部门对协审部门有协调权、监督权,采取有力措施不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在减少审批事项、压缩审批时限、优化审批流程、简化审批程序、加强审批制度建设。

  《民办教育促进法规》规定,经营类的非学历教育培训机构由工商部门审批,国家应尽快出台盈利性教育培训机构管理办法教育管理论文,制定具体的标准,同时明确教育培训机构教学业务的监管应由教育部门负责。教育行政部门要组织有关人员定期或不定期对教育培训机构进行检查、督导、评估,加强对非学历教育培训机构的管理监督。加强与财政、税务、物价、审计、民政、工商、劳动保障等部门的协作,配合有关部门依法开展管理工作。政府应明确教育培训市场的主管部门,各司其职,改变“多头管理,谁都不管”的局面,从严规范借教育咨询公司名义打“擦边球”从事教育培训的教育培训机构。

  而对于私人性质的社会教育资源提供的教育培训服务,应按照市场规律运行,政府只在宏观调控和政策导向上发挥作用,严格规范其发展;政府部门及公立学校举办的面向社会的经营性培训应与政府、学校脱钩,可以登记注册成为独立法人,也可以并入其他培训机构;对于具有准公共产品性质的培训服务,应由市场和政府双边提供,培训服务消费者部分付费,政府拿出专项资金补贴,委托部分机构实施,由“政府调控价格”,按市场需求杠杆和公平竞争机制进行管理。同时为吸引更多更好机构加入培训,促进资源优化配置,政府应同时附以机构税收减免等优惠政策。

  [1]董秀华.专业市场准入与高校专业认证制度研究[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 2007:143-156.

  [2]侯可文,李英.国有教育培训机构走出困境的思考[J]. 现代企业教育. 2005 (11):18-22.

  [3]翟立新.印度IT非学历教育培训机构的考察与研究[J]. 《江南论坛》. 2010(4):78-84.

  [4]夏永林,俞驰,刘立.西安地区考研培训市场调查研究[J]. 技术创新管理. 2008:56-58.

  [5姚永强.论公平视域下的教育垄断及其规制[J]. 教育与经济. 2008(2):12-15.

  第二条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必须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按照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艰苦奋斗、执政为民的要求,以增强执政意识、提高执政能力为重点,推动学习型政党、学习型社会建设,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思想政治保证、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一)以人为本,按需施教。按照党和国家的要求,把握干部的成长规律和教育培训需求,分级分类地开展干部教育培训,激发干部学习的内在动力和潜能,增强干部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全员培训,保证质量。干部教育培训面向全体干部,创造人人皆受教育、人人皆可成才的条件,大规模培训干部,大幅度提高干部素质,实现干部教育培训的规模和质量、效益的统一。

  (三)全面发展,注重能力。坚持干部队伍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方针和德才兼备原则,全面提高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业务素质和健康素质,将能力培养贯穿于干部教育培训的全过程。

  (四)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紧密联系国际形势的新变化,联系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进展,联系干部的思想和工作实际,引导干部在改造主观世界的同时,运用所学理论和知识指导实践,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与时俱进,改革创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创新培训内容,改进培训方式,整合培训资源,优化培训队伍,推进干部教育培训的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

  第四条本条例适用于各级党委、人大、政府、政协、纪委、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各派、人民团体机关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

  第五条全国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实行在党下,由中央组织部主管,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工作部门分工负责,中央和地方分级管理的体制。

  第六条中央组织部履行全国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整体规划、宏观指导、协调服务、督促检查、制度规范职能。

  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工作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负责相关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指导本系统的业务培训。

  第七条地方各级党委领导本地区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贯彻执行党和国家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方针政策,把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纳入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研究部署本地区干部教育培训工作。

  地方各级党委组织部主管本地区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有关工作部门负责相关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

  第八条干部所在单位按照干部管理权限,负责组织实施本单位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新利体育

  第九条部门与地方双重管理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由主管方负责组织;经协商,也可由协管方负责组织。

  第十一条干部教育培训的对象是全体干部,重点是县处级以上党政领导干部及其后备干部。

  第十三条省部级、厅局级、县处级党政领导干部每5年应当参加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学院或者经厅局级以上单位组织(人事)部门认可的其他培训机构累计3个月以上的培训。提拔担任领导职务的,确因特殊情况在提任前未达到教育培训要求的,应当在提任后1年内完成培训。

  其他干部参加脱产教育培训的时间,根据有关规定和工作需要确定,一般每年累计不少于12天。

  第十六条干部教育培训应当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按照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要求,结合岗位职责要求和不同层次、不同类别干部的特点,以政治理论、政策法规、业务知识、文化素养和技能训练等为基本内容,并以政治理论培训为重点,综合运用组织调训与自主选学、脱产培训与在职自学、境内培训与境外培训相结合等方式,促进干部素质和能力的全面提高。

  第十七条政治理论培训重点进行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教育,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正确政绩观的教育,党的历史、党的优良传统作风、党的纪律的教育,国情和形势的教育,引导干部坚定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夯实理论基础、开阔世界眼光、培养战略思维、增强党性修养。

  第十八条政策法规培训重点加强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的教育,进行党和国家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外交、国防等方面的重大部署和要求的培训,提高各级干部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能力。

  第十九条业务知识培训重点加强履行岗位职责所必备知识的培训,提高干部的实际工作能力。

  第二十条文化素养培训和技能训练应当按照完善干部知识结构、提高干部综合素质的要求进行。

  第二十一条坚持和完善组织调训制度。干部教育培训管理部门负责制定干部脱产培训计划,选调干部参加脱产培训。干部所在单位按照计划完成调训任务。被抽调的干部必须服从组织调训。

  实行干部调训计划申报制度。党委和政府的工作部门抽调下级党委和政府领导成员参加培训,必须报同级干部教育培训主管部门审批,避免多头调训和重复培训。

  第二十三条推行干部自主选学。在干部教育培训管理部门的指导下,干部可以自主选择参加教育培训的机构、内容和时间。

  干部教育培训管理部门或者干部教育培训机构应当定期公布供干部自主选学的教育培训项目,明确要求,加强管理。

  第二十四条加强和改进境外培训工作。干部教育培训管理部门应当根据工作需要,科学设置境外培训项目,择优选派培训对象,合理确定培训机构,严格培训过程的管理,注重培训质量和效益。

  第二十五条开展干部教育培训应当根据干部的特点,综合运用讲授式、研究式、案例式、模拟式、体验式等教学方。